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材料二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继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以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以利农。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夫商为中国四民之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迭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所未知,六经之内所未讲;而外洋创此规模,实有可操之券,不能执中国崇本抑末之旧说以难之。
——薛福成《筹洋刍议》1879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的观点及其依据。(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发展经济的主张有何异同。(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较材料一,材料三经济主张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

(1)观点: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抑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2分)
依据:人地矛盾日益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对农业发展不利。(4分)
(2)同:都较为重视商业的发展。(2分)
异:材料二强调的是传统社会中农商均衡发展,互相促进;主张国家减轻赋税促进其发展。(2分)材料三认为商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要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2分)
(3)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动;列强侵略之下,救国的需要。(4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史料的形式考查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理解。第(1)问,注意理解材料的大致意思,结合材料中的“农为最贵”、“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归纳出雍正的观点即:重农抑商;依据也结合史料分析归纳即可,“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说明了人与地之间的矛盾,“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说明商业会使劳动力减少。第(2)问,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注意准确理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找出两则材料的异同点,材料二阐述了农商的均衡发展及减税,材料三阐述了商业的重要性等,由此归纳即可。第(3)问,变化原因的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可以从西方文明、洋务运动、民族危机等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转型”的表现是
A.工业文明逐渐确立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
C.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
A.反对B.赞同C.听其自然D.主张适当改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其中,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汉口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D.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