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据资料统计:在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资料统计:在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其内在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核心信息是,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壮大发展,没有瓦解封建经济基础,因此排除选项C、D。选项B不符合事实,太过于绝对化。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也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因此没有形成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因此选择A。
核心考点
试题【据资料统计:在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表明作者(    )
A.提倡商品经济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C.认为工商并重D.强调重农抑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1)材料一、二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
(2)结合材料一、二的不同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
C.对外贸易加以限制D.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背离现象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