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
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胜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6分)
(2)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现象?依据材料三概括晋商发达的原因。(6分)
(3)材料四中的两幅图所示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图二所示现象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答案
(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答3点即给6分)
(2)现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商业资本活跃)。(2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也可)(4分)
(3)原因:图一: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图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商品输出)。(4分)
图二影响: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4分)
解析
(1)本问是通过材料分析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的表现,要求学生得出的信息可靠,涉及到了商业城市,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以及政府对商业发展限制的放松等(2)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是叙述的区域性商人集团,原因分析从“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中总结即可(3)根据图片内容阐述出历史现象即可,一是闭关锁国,一是外国商品的涌入,然后答出其影响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下列有关明清商业发展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 “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 往易货物, 肆中人立付之, 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二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 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 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 在鸡的肚中塞沙, 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 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 总结出许多谚语, 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回答:
(1)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
(2)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并从经济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 明清时商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当时实力最强的商帮有哪些?(4分)
(4) 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
C.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5分)人口增长与人口构成的转变,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商澹漪子所著《天下路程图引》,刊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书中汇集明水陆路引100条,以记载水陆交通路线的站名和里距为主,同时涉及沿途各地的物产风情、名胜古迹以及具体的交通条件等。如卷一《芜湖由安庆转至团风镇路》:“安庆府,竹牌头搭石牌小船,八十里至石碑。如水小,就在此雇驴。如水大,竞搭船至太湖县起旱,头口钱略可省些。五十里至仓下。中伙。三十里至太湖县。”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材料二:下表是16至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1)据材料指出明朝时期的商业发展有怎样的特点?(5分)
(2)表格内容反映英国城市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城市中,占主要成分和具有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是统治集团和贵族豪绅阶层。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其权威和尊严得以反映的场所。一座城市的大小和规模,以及这座城市所具备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完全是由这个城市的主人决定的。在这样的城市里,一方面统治阶级追求的深宫内院中极端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方面平民的生活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唐宋以来,因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接踵而来的是城市功能逐渐多元化的兴起;城市生活逐渐体现了城市居民的大多数——平民阶层的生活情趣;由贵族化趋向平民化,闲选、安适和享乐,这是“城里人”追求的目标。……尽管日用消费品的比例在增加,但商业经营仍以给统治阶级的奢侈性消费服务为主。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同之处。(6分)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