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8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6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答案

(1)概况:商品交易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4分) 
(2)特点:数量增长;类型多样。(2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2分)商品经济发展。(2分)
(3)变化:外国输华商品(棉纺织品)数量剧增。(2分)影响:①中国经济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③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商品交易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
依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数量急剧增多;材料中的“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形成专门的农副产品市场,初了粮食外,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是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市镇的类型多样,并依此总结出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依据材料三中的图表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外国输华商品特别是棉纺织品数量剧增;第二问考查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广州亚运会奖牌(海上丝路) 的正面,有人在解读其设计时说“如果不写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支离破碎,暗然失色,不堪入目。”以下关于古代广州对外贸易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B.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C.元朝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D.清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特许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并指出其根本原因。(5分)
材料二 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3分)
材料三 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
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材料二: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近400多年的大西洋时代。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美洲发现与地中海时代结束的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西洋时代主导近400多年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观点的差异(4分);结合材料和19世纪90年代的史实,说明这种差异对中日产生的结果(6分)。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