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并指出其根本原因。(5分)
材料二 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3分)
材料三 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
答案

(1)因素:政府放宽抑商政策;城市人口增长;物资需求压力;沿街、沿河分布的邸店和行市大量出现;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4分,答出四点即可)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工业革命。(3分,答出三点即可)
(3)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特权。(1分)影响:租界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司法主权,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前沿;提高上海城市管理水平,传播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科学文化、生活方式;为政治流亡者和战时平民提供庇护。(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了宋朝“市”的繁荣的原因。“因素”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巨大的人口压力”“原有的……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奢华习气……成为……社会时尚”作答;“根本原因”可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作答。
(2)本题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开始缓慢增长”“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作答。
(3)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对中国侵略的影响。“背景”可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作答;“影响”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市政管理机构……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成为……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
材料一: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
材料二: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近400多年的大西洋时代。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
——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美洲发现与地中海时代结束的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西洋时代主导近400多年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观点的差异(4分);结合材料和19世纪90年代的史实,说明这种差异对中日产生的结果(6分)。
(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现。(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B.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D.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个地名命名或其变更并非单纯来自偶然或者不自觉的语言因素,更多的是历史的折射与反应。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了一组文字材料:“……两县共辖109坊,一为永乐、曲池、敦化、安仁等54坊,一为善和、通化、怀远、醴泉等55坊。”
(1)材料所涉及的朝代最晚可能是?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 中国城市众多,但是城市的路名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胜利路,解放路,红旗路,三民路,中山路等。
(2)材料二中的路名,你认为哪两个被当今中国大陆与台湾共同使用的频率会最高(2分)?分别说出大陆与台湾使用这两个路名的理由(4分)。结合史实说明大陆哪座城市最适合使用这些路名(3分)?
材料三 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路易十五广场”,1789年被改名为“自由广场”。1795年易其名为“协和广场”。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
(3)导致该广场改名为“自由广场”的因素有哪些?广场名称的几经反复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4分)。
(4)你从以上材料中得出什么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