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24分)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10分)
答案

(1)社会现实;民族融合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6分)
(2)趋势;服饰由华丽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4分)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理学的影响。(4分)
(3)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4分)
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说明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 说明民族融合加强。
(2)注意材料信息“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说明服饰由华丽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思想文化(理学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原因。
(3)注意材料信息“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 说明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结合材料出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等角度分析原因。
核心考点
试题【(24分)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洛阳城市场的布局较之前代,明显南移。洛阳的小市(粮食、牲畜市场)位于城东偏南, 四通市(多外国商品)位于城南, 大市(水产市场)位于城西偏南。这种变化源于北魏的平城宫城在北、坊市居南的都城建筑布局。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云: “北魏洛阳城伊水、洛水旁乃市场繁盛之区, 其所以置市于城南者, 殆由伊、洛水道运输与当日之经济政策及营造便利有关。”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
323.3
58.7
5.5
0.963
1685
332.4
72.7
5.3
0.539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8分)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6分)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1980年4月2日***《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关于建筑业的观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历史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工商皆本”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
A.街市B.市镇C.草市D.夜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