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清 雍正帝
材料二:“(老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
材料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悯农二首》
材料四:“……(农民)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请回答:
(1)依据一、二、三、四材料分析概括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依据材料五说说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答案

(1)有利因素: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不利因素:农民本身过的比较艰苦;当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沉重的封建剥削;高利贷的剥削等等。
(2)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战国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秦统一的经济基础,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主持修建该工程的是
A.大禹B.郑国C.李冰D.王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中所示的两种农具的相似点是(  )  

①靠人力操作                   
②利用畜力
③用于农业灌溉             
④重要的水利工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 ~1800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和图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4分)
(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2分)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相互交融
B.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
C.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演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D.人口的增加既为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又带来了巨大压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