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30分)土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土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41-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中共针对性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团结了包括地主在内的各阶级一致抗日。
——摘编自聂佳辉《中共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改革》
材料三 建国后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978年后,新的土地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摘编自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社会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对地主政策的变化,并从政治形势角度分别概括其作用。(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58年后中国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导致土地制度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10分)
答案

(1)变化: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4分)
影响:促进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为百家争鸣奠基;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8分)
(2)变化:从土地革命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双减双交”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4分)
作用: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巩固了红色政权。“双减双交”有利于联合各阶级一致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3)变化:由“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变化;统治思想和政策的调整。(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土地为中心,考查了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第(1)问,“除井田,民得买卖”反映出由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改变。新的土地制度的确立对政治、经济、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问题。第(2)问,中共不同的土地政策是由革命任务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没收地方土地,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是民族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因此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另外减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尽可能团结地主和农民一致抗日。第(3)问,建国以后,农村生产关系先后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后两次即可。回答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要的上述材料和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其中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根本因素,不同的统治思想是重要因素,而能够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土地政策是中共成熟的重要表现。
核心考点
试题【(30分)土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丰富的粮产,曾是江南成为基本经济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北宋以后,据称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南宋时更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此江南就成为中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但是近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开始下降,在早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粮食生产并没有在江南的发展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在江南经济中起到这种带动作用的不是粮食,而是其他产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当然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产业。
——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等整理
材料二 江南地区的古代棉纺,多是家庭妇女晚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借着月亮的自然光工作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上海有了很大变化,有巨大厂房的生产车间,很多纺织女工集中在一排排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前工作,和古代织布机几天才能生产一匹布不同,近代纺织机器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匹布。
——根据《江南纺织业变迁》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与近代江南经济结构的各自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和近代江南手工业的不同之处。(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盐铁论·水旱》说:“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
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