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两大特点,男耕女织和辛苦劳作,个体分工只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并非因由,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形态从春秋时期延续到整个古代中国,并未受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况且,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故B项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小农经济和铁器牛耕在古代中国始终相随,故C项正确;劳动力短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典型特点,因果颠倒,故D项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B.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D.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前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598~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618~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占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规模经营B.简单的性别分工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史记·赵奢列传》) 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
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
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量表:
年份
1959
1961
1978
1984
粮食总产量(亿斤)
3400
2950
6000
8000
人均约(斤)
500
440
580
800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雏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土地法令》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