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题目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来源: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
B、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主要考察你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三衙,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设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叙述是正确的  [     ]
A、重用了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
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削弱相权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
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 ②汉代“内朝”的形成 ③唐代“三省”的设置 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权倾天下
C.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宰相权力不断强化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唐代宰相数量增多
D、皇权不断加强
题型:0107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