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30分)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据《吴江县志》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8分)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14分)
答案

(1)基本特征:规模大、发展较快。江南市镇的勃兴(或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步。商业型与专业型市镇兼而有之。江南市镇的兴起与江南农村专业型农副业的发展相同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8分)
“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体现:
农业: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商品生产向农村扩散;(2分)
商业: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出现一些专业型手工业市镇;(4分)
手工业:明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2分)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继续发展。(2分)(任答4点8分)
(2)法律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法律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日益完善,法律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6分)。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7—8分)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
第二等 (4—6分)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 (0—3分)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
说明:能说明理由支撑观点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基本特征从材料一中“江南市镇迅速***”“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可概括出规模大、发展较快;从“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可概括出江南市镇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步;从“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可概括出商业型与专业型市镇兼而有之;从“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可概括出江南市镇的兴起与江南农村专业型农副业的发展相同步。第二小问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依据材料一中“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生产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西方在14-18世纪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可归纳出在法律制度方面: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法律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日益完善,法律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在经济方面: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第二小问属于观点评论型设问,题干中已给出观点,只需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即可,首先分析题干观点,找出其逻辑性,即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导致列强侵略扩张,进而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天朝梦想破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相关史实对题干进行论证即可,注意语言表述紧扣观点的逻辑性,史实充分准确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30分)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据《吴江县志》记】;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二 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8分)
(2)结合所学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
——梁启超(1900年)
材料二:十八世纪以前,政法学之基础甚薄,一任之于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及孟德斯鸠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鼎立之说,后此各国,靡然从之。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三: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数千年腐败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清除“奴隶性”做了哪些努力?(10分)
(2)据材料二,梁启超的观点受到哪一思想运动的影响?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
(3)据材料三,概括穆勒关于“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的定义。践行这种“政府形式”的民主方式是什么?(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权力制衡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明以前的历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明朝的失败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
——《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二  明代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南向战略”中所做的“尝试”,说明此时西欧出现但明朝缺乏的,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