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
——梁启超(1900年)
材料二:十八世纪以前,政法学之基础甚薄,一任之于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及孟德斯鸠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鼎立之说,后此各国,靡然从之。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三: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数千年腐败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清除“奴隶性”做了哪些努力?(10分)
(2)据材料二,梁启超的观点受到哪一思想运动的影响?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
(3)据材料三,概括穆勒关于“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的定义。践行这种“政府形式”的民主方式是什么?(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权力制衡的认识。(2分)
答案

(1)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儒家思想(传统礼教)的影响;科举制度的束缚;国人的奴隶性;小农经济。(6分,答对3点即可)
努力:宣传民主与科学;(2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给分)传播马克思主义。(2分)
(2)启蒙运动(2分)
美国:根据宪法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与州分权制衡;(2分)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政府权力一分为三,又相互制约;(2分)坚持人民主权原则,选民通过投票产生、更替总统和议员。(2分)(考生答“两党相互制衡”可在总分范围内给2分,共6分)
(3)定义:最高权力属于整个社会集体;每个公民对最终主权都有发言权;每个公民都能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4分,答对2点即可)方式:建立代议制政府。(2分)
(4)本问2分,答对1点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利:有利于防止专权和腐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发展民主,保护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弊:行政效率受影响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皆必自奴隶性而来”并结合所学从封建制度、儒家思想、考试制度以及材料中概括的奴隶性等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新文化运动知识从传播的思想角度去归结答案。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十八世纪以前,政法学之基础甚薄,一任之于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及孟德斯鸠”关键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依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分权制衡”的原则,从中央与地方、中央政府之间以及选举制度等角度综合概括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以及“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西方民主形式思考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去突破,积极方面可以从防止专权,治理腐败、社会 安定、民主意识强化等角度思考作答;消极方面可以从行政效率低下等角度思考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明以前的历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明朝的失败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
——《五百年来谁著史》
材料二  明代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在“南向战略”中所做的“尝试”,说明此时西欧出现但明朝缺乏的,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10分)
(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史·职官制》记载:“内阁制票拟,不得不决与内监与批红,而相权转归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B.皇帝设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
C.宦官控制阁权,政治黑暗D.明代相权实际控制在宦官手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
A.秦朝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大学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