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
A.图1内容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内容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B.从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卷五十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零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反映出的丞相的政治地位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是怎样看待丞相的作用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三则材料反映出的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中,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续文献通考》中对中国某一朝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有这样一句评论:“天子之威福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后世分别作为吏都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的别称)之征,而独冢宰(冢宰也作为宰相的别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以此小异耳。”其评论的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