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
—— 吴兢〔唐〕《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材料二 “……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酥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知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以闻于王,否则报罢……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由爵房主议;增减课税、筹备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
——魏源《海国图志》
(1)材料一中体现了什么制度?唐太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显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0分)
(3)指出材料二中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主要区别。(10分)
(4)指出两段材料的主要共同作用。(4分)
答案

(1)三省六部制(2分)中央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是要互相监督制衡,减少过失;(2分)大臣应该恪守职责,秉公办事,不殉私情;(2分)否则国家危亡。(2分) 
(2)英国(2分)君主立宪制及上下两院制(2分)特点:议会的组成、议政过程及作用;(2分)议会享有立法、监督政府(内阁)的权力;(2分)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2分) 
(3)材料二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2分)材料一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首相成为实际最高行政首长(4分) 中国巩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2分) 
(4)巩固了统治,稳定了社会;(2分)有利于政治、经济发展。(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英国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
A.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B.于1905年被废止,孙中山想以此来否定清末“新政”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加集权
D.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家学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刘邦所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和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C.分封诸侯王政策
D.实行察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C.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州郡二级
D.西汉末年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成为州最高长官w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掠夺的反侵略战争
B.两汉政府反对匈奴保持边境安全的正义之举
C.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与西汉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无关的是
①令郡国岁举孝廉②颁行“推恩令”③裁并地方官衙④颁布“附益之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