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所述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它是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基础上进行的,A 项不正确;“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B 项不正确;此举措迎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王国缩小而朝廷直辖土地扩大,C 项不正确;故选D,推恩令实行后,列侯喜得所愿,避免了直接的武力削藩带来的动荡局面。
核心考点
试题【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贡院”,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考棚”。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秦朝和唐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你认为相权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
A.由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强化B.由三公协管到三省执行
C.由百官之首到三省牵制D.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者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而出身低微者则会……发达。”这种“发迹的阶梯”是指(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
材料三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