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引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三,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4分)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2分)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发展民主方面,后者与前者相比有什么根本不同?(2分)
答案

(1)核心:①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分)
②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2分)
(2)①唐代:三省六部制(1分)
②宋代: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其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3分)
特点:(通过分散宰相职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3)原则:①主权在民;②民族平等;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4分)
地位:①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②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1分)
不同:从争取资产阶级民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分)(答出“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发展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同等给分)
③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制,它确立的是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中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材料二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强调刑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从材料“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可以看出这是实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体现的主权在民的原则。(4)从性质的角度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封建性质的,而材料三和材料四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利。
核心考点
试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A.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入侵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代每年“秋冬岁尽,各县计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称为“上计”,“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材料表明汉代建立“上计”制度的目的是   
A.监察郡国B.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
C.开展社会救济D.征收赋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三省分权制②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③减少行政决策失误④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