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之法,以八股制义取士,实不足据。况有司故事奉行,士子以腐烂时文互相弋取功名以去,此人才所以日下也。—— 林寿彝《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法,以八股制义取士,实不足据。况有司故事奉行,士子以腐烂时文互相弋取功名以去,此人才所以日下也。
—— 林寿彝《射鹰楼诗话》
道光帝1841年上谕道:“近来士习未醇,往往怀挟入场,冀图抄袭。本科会试,经王大臣搜出十余名之多。”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1023
材料二 (1841年两广总督祁埙上疏)须就武备开取士之途……微寓变通考选之制。如文试第三场策问五道,请定五门发题:曰博通史鉴,曰精熟韬钤,曰制器远算,曰洞知阴阳占候,曰熟谙舆图情形……若兵书上祥(详)水战之阵法,图志则通外域之夷情,并足裕远谟而操胜
——《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42
材料三 各省学臣于岁(注:1888年)科试时,生监中有报考算学者……赴总理衙门,试以格物、测算、及机器制造、水陆军法、船炮水雷、或公法条约、各国史事诸题,择其明通者,录送顺天乡试……与通场士子一同试以诗、文、策论……此项人员若于会试中试后,得用享职
——《醇亲王奕譞等奏折》
材料四 (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谕)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诏)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光绪朝东华录》
(1)材料一反映清中期科举制度存在着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中祁埙的科举改革建议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什么样的改革宗旨?(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清中后期科举改革的历程及其特点。(14分)
(4)综上所答,说明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的关系。(6分)
答案

(1)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才智;科场舞弊严重。
(2)背景:鸦片战争正在进行,中国战局不利,中国面临着西方的入侵(4分);科举弊端严重;清初“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清政府部分开明人士开始“睁眼看世界”(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宗旨:立足现实需要,选拔博通中西方情况、兵法、武器制造的真实人才,抵抗外来侵略。(4分)
(3)历程:鸦片战争时期,出现了面向现实,要求改革科举的呼声;洋务运动时期,首开算学科,出现中西学同考;戊戌变法期间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废除科举制。(8分)特点:随着外来的入侵与统治危机而被迫改革;与西学东渐相伴随,逐渐接受西方的文化;以“中体西用”为指导;采用自上而下的渐变方式。(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4)时代变迁要求教育必须进行相适应的变革;教育变革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时代的发展。(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从材料一中“以八股制义取士,实不足据。况有司故事奉行,士子以腐烂时文互相弋取功名”去概括答案。第(2)中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战局形式、科举制存在弊端以及晚晴思想变化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若兵书上祥(详)水战之阵法,图志则通外域之夷情,并足裕远谟而操胜”并结合所学从学习外国人才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一、二和三中时间判断出历史时代,然后依据时代特征判断重要大事中关于科举考试的相关史实,围绕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有关科举的改革去回答;特点从上述事件后中国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逐渐吸收到渐变方式等思考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找准答题的要点,本题回答时候围绕“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的主旨并结合所学从二者关系视角分析回答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之法,以八股制义取士,实不足据。况有司故事奉行,士子以腐烂时文互相弋取功名以去,此人才所以日下也。—— 林寿彝《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当代学者评论道: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这里的“它”指
A.郡B.封国
C.行省D.内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A.科技发展的停滞B.科举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腐败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②③①④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明代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材料二】说到科举,人们总要提起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与李世民这句名言很相似,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也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三】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2)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予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试说明理由。(3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千秋功过话科举”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