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6分)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范晔《后汉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范晔《后汉书﹒樊条传》
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晋书·刘毅传》、《晋书·王沉传》
材料三 中国历代开科取士录取文、武状元人数一览表
朝代
年代
开科次数
登科人数
有名可查一甲人数
武状元人数
备注
进士
诸科
特奏
小计
状元
榜眼
探花
唐 朝
618—907年
263
6656
 
 
6656
158
29
19
41
 
宋  朝
960—1279年
118
42459
16336
38477
97272
118
95
83
78
材料四  1905年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停止科举考试。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对于材料一、二中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具有什么特点?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意义。(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
答案
(共16分)
(1) 察举制度,依据是品行;(2分)九品中正制,依据是门第声望 。(2分)(2)原因:吸取前朝教训,避免武将专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2分)特点:选官标准从门第出身转变为通过考试选官;选官权收归中央。【任答1点得满分2分】意义:为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有利于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任答1点得满分2分】3 )①政治:内忧外患(或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面临着危机);②经济:近代工业发展后对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或小农经济解体;近代工业产生发展);③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对传统纲常名教的冲击;或洋务派和维新派创办新式学堂,促进思想解放)。【每方面2分,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材料中的“举孝廉”反映的选官制度只能是察举制。察举制度的选官标准是是否孝廉、品行是否好。“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反映的选官制度只能是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的选官标准是是门第的高低,门第高官员的级别也就高,门第低官员的级别也就底,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不平等的政治现象。当然这两个选官制度都不可能选到真才实学的人。
(2)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代的大兴文治和宋代时期科举制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科举制具有的特点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例如可以答上:官标准从门第出身转变为通过考试选官;选官权收归中央。科举制的意义也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例如可以答上:为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有利于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至于“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背景”,题目已经给限定了答题的思路和答题的范围。从政治方面来看,就是要回答晚清的政治局势,晚清的政治局势当然是一个烂摊子,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从经济方面来看,晚清的经济必须答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从文化方面来回答必须答上新式学堂的出现,学生是新式的学生,考试制度必然也只能新式的考试制度。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范晔《后汉书】;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是,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发展的稳定性B.功能的综合性 C.影响的持久性D.地位的神圣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朝代(1585—1775)》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四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五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5分)
(3)依据材料五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4分)
(4)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朝时期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分)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上述材料体现出当代社会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待当代文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