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中...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分析,“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以及元代的行省制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地方制度要注意其区别与联系。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奴隶时期  (西周)
整个封建社会
   元朝
和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
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
影响
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了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中】;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B.地域C.信仰D.出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体现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井田制D.郡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 ① ② 分别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了谁的意见?(6分)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周时的诸侯国吴国(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第一代君主太伯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传位其三弟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知道后,为了达成其父心愿,乃与其二弟仲雍出逃至南方,建立了吴国。以上事迹反映的周代的制度有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             ②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③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④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监察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