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 某化学小组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制得的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1)为制备环己烯精品:①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      层(填...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小组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制得的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1)为制备环己烯精品:
①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      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       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           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2)在环己烯精品中滴加溴的CCl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①上、C  ②g、吸收水  ③83℃、C
(2)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某化学小组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制得的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1)为制备环己烯精品:①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      层(填】;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为检验在空气中暴置过的过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某学习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经研究讨论,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分工协作如下:分别用等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
⑴甲同学采用如图实验装置,

甲同学测量气体时,实验过程中,量气管甲的前后示数差为473 mL(已折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后量气管甲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有                             
⑵乙同学采用如图实验装置,

乙同学测量气体时,实验过程中,量气管甲的前后示数差为249 mL(已折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乙同学的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作用是:
                                         
                                         
⑶丙同学用浓度为1.00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过氧化钠样品,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
                                                   
从实验目的分析丙同学所采用的指示剂为            。丙同学实验完毕,从滴定管前后的示数得知消耗标准盐酸100.00 mL。
⑷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过氧化钠样品变质的百分率为         。指导教师在批阅该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时,指出两点不足,可能引起实验误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有3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HCO3、Ba(OH)2、H2SO4
中的各一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方法。将试剂瓶分别编号为①、②、③。
⑴甲同学采用如下实验方案:
分别取样进行分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②试剂为                  
甲同学又做如下两个实验,鉴别①和③
 
请分析甲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⑵乙同学采用如下实验方案:
乙同学采用甲同学同样的实验过程,鉴别出其中的②后,又做如下实验:

请分析乙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⑶丙同学采用如下实验方案:
丙同学采用甲同学同样的实验过程,鉴别出其中的②后,又做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①试剂为               ,③试剂为                
⑷丁同学参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发现当采用分组实验鉴别出②后,无需再进行任何实验操作,立即就可区分出另外两瓶试剂,他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参考工业制硝酸的化学原理,在实验室用下列各装置进行组合来制备硝酸并验证硝酸的性质(所给装置必须用到并且只能用一次,各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已知常温下CaCl2能吸收氨气)。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用a、b、c、d等字母表示):b接(  ),(  )接(  ),(  )接(    )。
(2)写出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时,装置A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有硝酸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时,下列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先加热A装置中的催化剂.再由导管a通入空气
b.先由导管a通人空气,再加热A装置中的催化剂
c.在由导管a通人空气的同时,加热A装置中的催化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Ⅰ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制备、干燥气体的部分仪器装置。某学校同学利用中学常用试剂及仪器设计下列实验。
       
 
图Ⅰ
(1)图Ⅰ中仪器C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甲利用图Ⅰ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O2气体,请在方框内画出用集气瓶收集NO2的装置图。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同学乙利用图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C的质量,确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A中加入稀硫酸,B中加入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C中加入碱石灰。该装置存在较多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较大,请你说出其中的两点缺陷: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丙利用图Ⅰ装置制取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并且利用图Ⅱ装置验证氨的某些性质。A中加入浓氨水,C中加入碱石灰,E内放置催化剂(铂石棉),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
a   b   c   h
图Ⅱ
①B内需加入固体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B中能产生氨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_性,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
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 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HCHO)的含量。
【查阅资料】KMnO4 ( 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4MnO4+5HCHO+H=4Mn2+5CO2↑+11H2O
2MnO4+5H2C2O4+6H=2Mn2+10CO2 ↑+8H2O
【实验一】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采样

(1)由图可知甲醛的物理性质为                                          
(2)空气中甲醛采样吸收装置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导管、              
(3)为了使通过吸收装置的甲醛尽可能被吸收液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是:(只写出一种即可)                                                        
设置空气采集器为恒定流量0.5 L/min,采集20min。
【实验二】
量取10.00 mL 的甲醛吸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量取12.00 mL 1.00×103 mol·L1 KMnO4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几滴稀H2SO4备用。
(4)用1.00×103 mol·L1标准草酸溶液进行滴定,当                                              
时,达到滴定终点。
(5)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的体积。重复实验2次,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0.90 mL、10.02 mL、9.98 mL。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                mg·m3
(6)若滴定过程中,发现滴定管下端开始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无影响”、“偏小”)
【实验三】
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采样后,将5.00 mL 的甲醛吸收液注入比色瓶中,再向比色瓶中注入显色试剂0.5 mL,盖紧瓶塞,摇匀,静置显色。当室内环境温度不同时,记录显色时间见下表。
环境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显色时间/min
45
30
15
13
10
7
5
(7)由该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8)请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