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无机综合与推断 > 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W          XYZ  其中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1)W与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W
 
 
 
 
 
 
 
 
 
 
X
Y
Z
 
 
其中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
(1)W与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Y的氢化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水溶液呈
酸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表示);
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由X W4、Z2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4)已知:2YZ2(g)  Y2Z4(g);△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XZ2和X2Z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 a、b、c、d四个点中,化学反应
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点。
② 25 min时,增加了          
(填物质的化学式)       mol。
③ a、b、c、d四个点中所表示的反应体系
中,气体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是     __  
(填字母)。
答案
(1)                                     (1分)
(2)NH4+  +  H2  NH3·H2O  +  H+             (1分)
c (NO3-)> c (NH4+) > c (H+) > c (OH-)                (2分)
(3)CH4 - 8e- + 10OH -= 4CO32- +7H2O   (2分)
(4)①b,d(2分)    ②NO2;  0.8(2分)    ③cdba (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W          XYZ  其中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1)W与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主要考察你对无机综合与推断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转化关系中,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A是固体,其余都是气体,且C呈黄绿色。化合物H和I两种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K(NH4Cl)。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为氧气。反应①和②均在溶液中进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F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向K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4)将少量单质C通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变为蓝色。这说明单质C的氧化性        于单质碘(填“强”或“弱”)。
(5)向J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
红褐色。写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A的3倍;B原子核外电子分处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为三角锥形;D原子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E电负性小于F。
⑴写出B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⑵A、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极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     ;与该最简单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     
⑶比较E、F的第一电离能:E   F(选填“>”或“<”)。
⑷BD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胞如右图所示。该晶体的类型属于    (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或“金属”)晶体,该晶体中B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⑸光谱证实单质F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有[F(OH)4]生成,则[F(OH)4]中存在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σ键     e.π键
B.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⑴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⑵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       
⑸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⑹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 有A、B、C、D、E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 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和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2A;C的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B、D元素分别为                  
(2)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3)化合物B2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的氧化物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A、B是两种钠盐,且都是正盐,A中含有两种元素,B中含有三种元素,C是一种常 见的二元强酸,且A、B、C中皆含有同一元素,D有臭鸡蛋气味,它们在水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

试回答:
(1)A、D、G的化学式分别为                                          
(2)A、B、C反应只生成E和F的离子方程式为                                 
(3)要发生上述转化,A、B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的关系是                  
(4)气体G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B、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原子半径  X<Y<C          B.离子半径  X<C<Y
C.非金属性  X<Y<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X>Y
E.氢化物沸点 X<Y<C
②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O2        B.OH       C.SiO3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