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磷及其化合物 > (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合成硝酸的化学原理。①氨的催化氧化:图a是探究氨的催化氧化的简易装置,实验中观察到锥形瓶中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或白烟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合成硝酸的化学原理。
①氨的催化氧化:图a是探究氨的催化氧化的简易装置,实验中观察到锥形瓶中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或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图a                                       图b
②NO2的吸收:如图b所示,将一瓶NO2倒置于水槽中,在水下移开玻璃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三价铁盐溶液因Fe3+水解而显棕黄色,请以Fe(NO3)3溶液为例,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①写出Fe(NO3)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②参照示例完成下表实验方案的设计。
限选材料:0.05mol•L-1Fe(NO3)3、0.5mol•L-1Fe(NO3)3、1.0mol•L-1HNO3、1.0mol•L-1NaOH、NaHCO3固体、蒸馏水、冰水混合物;pH计及其他常见仪器。
可能影响因素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溶液的酸碱性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几滴1mol•L-1HNO3
棕黄色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液酸性增强能抑制Fe(NO3)3的水解。
盐的浓度
                          
                          
                          
                          
         
                          
                          
                          
                          
 
答案
(1)(共4分)① NH4NO3    (2分)
② 集气瓶中红棕色逐渐消失,集气瓶中的液面逐渐上升   (2分)
(2)(共12分)
① Fe3+ + 3H2O Fe(OH)3 + 3H+   (2分)
②(注:合理的表达或方案也给分,每空2分,共10分)
影响条件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②盐的浓度
用量筒取10mL Fe(NO3)3于烧杯中,用pH计测出pH值.另取90mL蒸馏水加入烧杯,充分搅拌,再用pH计测出pH值。
前后测得pH值之差小于1。说明加水稀释后平衡右移,生成更多的H+,故增大Fe(NO3)3浓度,抑制Fe(NO3)3水解。
或②盐的浓度
用pH计分别测定0.05mol•L-1Fe(NO3)3和0.5mol•L-1Fe(NO3)3的pH,并比较大小。
二种溶液的pH值之差小于1。说明增大c(Fe(NO3)3),抑制Fe(NO3)3水解。
或②盐的浓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
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加入少量NaHCO3固体可减少c(H+)促进Fe(NO3)3水解。
或②盐的浓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几滴1.0mol•L-1NaOH
产生红棕色沉淀,棕黄色溶液变成无色,说明加入NaOH可减少c(H+)能促进Fe(NO3)3水解。
③升高温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再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
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促进Fe(NO3)3水解。
或③降低温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再将试管置于放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
棕黄色溶液颜色变浅。说明降低温度能抑制Fe(NO3)3水解。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氨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又有硝酸生成,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硝酸铵,则白烟的成分是NH4NO3
②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无色气体NO,同时瓶内压强减小,所以看到集气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集气瓶中的液面逐渐上升;
(2)①Fe(NO3)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硝酸,离子方程式为Fe3+ + 3H2O Fe(OH)3 + 3H
②影响盐水解程度的因素有浓度、温度。根据铁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增大铁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不同浓度的Fe(NO3)3溶液,进行实验,测定溶液的pH,判断水解程度的大小;增大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棕黄色变浅;水解反应可看成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棕黄色加深。具体实验如下表:
影响条件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②盐的浓度
用量筒取10mL Fe(NO3)3于烧杯中,用pH计测出pH值.另取90mL蒸馏水加入烧杯,充分搅拌,再用pH计测出pH值。
前后测得pH值之差小于1。说明加水稀释后平衡右移,生成更多的H+,故增大Fe(NO3)3浓度,抑制Fe(NO3)3水解。
或②盐的浓度
用pH计分别测定0.05mol•L-1Fe(NO3)3和0.5mol•L-1Fe(NO3)3的pH,并比较大小。
二种溶液的pH值之差小于1。说明增大c(Fe(NO3)3),抑制Fe(NO3)3水解。
或②盐的浓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
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加入少量NaHCO3固体可减少c(H+)促进Fe(NO3)3水解。
或②盐的浓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几滴1.0mol•L-1NaOH
产生红棕色沉淀,棕黄色溶液变成无色,说明加入NaOH可减少c(H+)能促进Fe(NO3)3水解。
③升高温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再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
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促进Fe(NO3)3水解。
或③降低温度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再将试管置于放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
棕黄色溶液颜色变浅。说明降低温度能抑制Fe(NO3)3水解。
 
核心考点
试题【(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合成硝酸的化学原理。①氨的催化氧化:图a是探究氨的催化氧化的简易装置,实验中观察到锥形瓶中铂丝保持红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或白烟产】;主要考察你对磷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氨水是一种的常用的化学试剂。
(1)以浓氨水和生石灰为原料,用如下装置为发生装置,可制取少 量氨气。已知:NH3·H2O+CaO=Ca(OH)2+NH3↑。

①生石灰应该装在   (填A或B)。
②试从电离平衡角度分析该实验中氨气逸出的原因:                                            
③现要用试管和必要实验用品收集一试管氨气,请在C处补充相应收集装置。
(2)化学兴趣小组用氨水与硝酸银溶液配制好银氨溶液后,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但部分同学实验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影响乙醛银镜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请你完成如下猜想:
①猜想:因素一:银氨溶液的pH大小;
因素二:                    。
②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影响因素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提供试剂:乙醛、2%稀氨水、 0.25mol/L NaOH溶液、盐酸 、 2% AgNO3溶液
实验用品:烧杯(装有热水)、试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步骤1只填现象)
1
在A、B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入1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此时制得pH均约为8的银氨溶液。
 
2
 
 
 
(3)吸取20.00ml 上述氨水于锥形瓶,滴加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0050mol/L标准硫酸滴定,滴定至出现红色为终点,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标准硫酸20.04 ml,计算上述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B.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C.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CO2、NO2、P2O5均与水反应生成酸为酸性氧化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实验室中往往采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制备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2)实验室中还可以采用如图1装置(略去了夹持装置)和药品快速制备氨气:

①甲同学不明白该方法中制备氨气的原理,于是学习小组内成员展开了讨论,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氨水中的NH3·H2O分解
b.氨水中存在可逆反应:NH3·H2O +OH,NaOH晶体使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向左移动
c.反应原理与铵盐、熟石灰制备氨气的反应原理相同
d.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使NH3·H2O分解
②乙同学取质量分数为34%的0.89 g·mL-1的浓氨水10 mL,用过量的NaOH与之混合,然后用500 mL的烧瓶收集氨气。请你计算最多可收集满标准状况下的氨气            个烧瓶。
(3)丙同学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探究。
①收集氨气时需要用干燥剂干燥,如图2,装置B中盛装的干燥剂是            
②该同学利用图3装置,成功地完成了喷泉实验。请你简要地写出该同学操作的正确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两套实验方案制备氨气并探究其还原性(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甲方案:如图所示。

乙方案:如图所示。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方案
(1)B装置盛装碱石灰,A装置中药品可以是       
a.氯化铵固体和烧碱  b.碳酸氢铵固体
c.氯化铵固体  d.硫酸铵和熟石灰
(2)实验完毕后,设计简单实验检验D试管收集到的物质(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乙方案
(4)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简述实验原理:       。E装置里盛装的药品是       
(5)能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       。(任写两条)
(6)铜有+2价、+1价、0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玻璃管里还原产物除铜外,还可能有       ,假设有铜以外的还原产物生成,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