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中国区域差异 >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铁路线直通南方某著名港口的是_______(代号),直达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_(代号),②    铁路与长江的交汇点是___...
题目
题型:0103 期中题难度:来源: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铁路线直通南方某著名港口的是_______(代号),直达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_(代号),②
    铁路与长江的交汇点是_______市。③铁路是_______线,其起点是河南的_______市。
(2)该省纵向铁路密度较大,横向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①;武汉;焦柳;焦作
(2)有发达的长江水运
核心考点
试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铁路线直通南方某著名港口的是_______(代号),直达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_(代号),②    铁路与长江的交汇点是___】;主要考察你对中国区域差异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长江三角洲图,回答问题。
(1)读图填空:
    城市: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河流: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试分析A城地理区位。(提示:从自然地理、 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1—4小题。

1、A地区和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脉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3、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4、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     ]
A、人口增长率低
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
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
题型:0110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填表:将下列选项前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题型:0110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类型
丘陵
平原
滩涂
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
读亚洲部分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是_________________带,②是_________________带,其大致分
    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五岳”中的西岳_________ 山,从地质构造看,该山属于断层中的_________。
(2)图中乙区域的阴影部分属于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区,该区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它的形成与这
    一地区夏季多暴雨有关,该暴雨的形成多是_________锋活动的结果。黄土高原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
    源——_________大规模开采的地区,这也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一大原因。
(3)简述西安市的自然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关系示意图,将下列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
    (每一字母限填一次)
    A、土地生产力下降   
    B、植被破坏   
    C、人均耕地减少   
    D、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