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小题1:此时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小题2:此季节甲地(   )A.有太阳直射B.气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小题1:此时南半球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2:此季节甲地(   )
A.有太阳直射
B.气候炎热干燥
C.盛行西南风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图示赤道低压位于赤道以北,其他气压带的位置都出现北移,故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故为南半球的冬季此季节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气候炎热干旱。
核心考点
试题【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小题1:此时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小题2:此季节甲地(   )A.有太阳直射B.气候】;主要考察你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
市德班召开。右图为甲地高大的“瓶子”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
持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小题1: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班的昼长时间长于约翰内斯堡
B.德班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C.德班的太阳辐射量大于约翰内斯堡
D.德班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约翰内斯堡
小题2: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瓶子”树能体现出甲的地理环境(   )
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干湿季节明显D.全年高温多雨
小题3:关于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是因为太阳辐射量近年来持续上升所致
B.全球变暖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下降所致
C.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植树造林所致
D.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保温效应过度增强所致
小题4:12月11日德班当地时间下午5:00,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
A.12月11日11:00B.12月11日23:00
C.12月11日7:00D.12月12日3:0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小题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17时—次日7时B.7时—当日17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亚洲7月季风图,回答下列各题:(9分)

(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_________季风
B的风向是:________ 季风
(2)图中季风B,主要的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在其影响下,我国夏季气候体现出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图中季风A,其形成原因是:7月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____(风带)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_________(左/右)偏转而成。
(4)在亚洲东部地区,A季风主要影响_________地区,B季风主要影响____________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 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
小题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一直射点的移动而反向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小题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北京炎热多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2:现象直接引发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下降B.作物生长地发生改变
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增多
小题3: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
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