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祼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小题2: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土地退化B.植被破坏C.水质污染D.都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小题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防洪B.发电,提高水质
C.土地合理利用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多暴雨;黄土疏松和植被覆盖少等,故B项正确。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在黄河流经的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也广泛出现,但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故D项错误。
小题3:通过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尤其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利于改善河流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故河流含沙量下降,利于改善河流水质,故D项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6分)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01ºE以西的地形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发展交通建设不利的地质条件。(8分)
(2)分析该区域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南中国海,作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2011年6月海巡31”船出访新加坡,航行途中将监视海洋环境,重点检查在我国领海航行、停泊、作业的外国籍船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主权等活动,于6月23日下午结束新加坡访问,启程返回珠海基地。

(10分)请叙述南中国海的重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政府提出对红水河进行梯级开发的原因是
A.河流流域面积广阔
B.河流流经地区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C.河流流量大
D.河流支流众多
小题2: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有
A.钢铁工业B.有色冶金
C.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工业D.甜菜种植和制糖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发现,1970—2000年,青藏高原13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中,有8个面积持续缩小,其中青海湖萎缩最多;3个面积增加,以纳木错湖为甚;另外两个面积基本维持不变。然而,自2003年起,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在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首先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增,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水面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
据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气温逐步升高。过去50年中,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远远高于全球变暖的平均速度,冬季升温尤为强烈。自1998年起,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就开始增多,同时,大气云层的覆盖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湖面的蒸发量降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青藏高原的湖泊大多数属于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青藏高原往日“口渴”,今日却“过饱”,下列关于造成今日“过饱”的直接原因分析可信的是
①冰川融化 ②降水增加 ③蒸发减少 ④气温升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小题3:有关青藏高原湖面扩大,可能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农业的用水问题,使干旱的气候得以缓解
B.不断上涨的湖面可能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
C.冰川的消融最终将导致后期水量的减少
D.潮面扩大,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对农业生产会更有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我国某地区域图

材料2:一般而言,盐湖仅仅存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我国的盐湖大都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在半湿润地区,在年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方,在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区域出现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盐湖——河东盐池。这个盐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黄河一路从河套下来,从北向南,切山裂谷,到了陕西的潼关附近,突然掉头东去,在这近乎直角的拐弯处,形成了一个河东金三角地区。因为在黄河之东,故称“河东”。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尧、舜、禹是最为人称道的三代“帝王”,传说他们都相继在河东建都。尽管是传说,但那个时代的历史只有传说。奇怪的是三个“帝都”都在河东的盐池附近,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公里,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公里,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公里。
材料3: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早,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河东盐池所在地夏季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气温可达42.6℃,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年降水量约为5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这里的南风异常猛烈,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南风。
(1)据材料分析尧都、舜都、禹都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据材料分析谢池“捞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