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1)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5)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答案
(1)生态  经济 社会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4)D
(5)人口压力巨大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深刻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系统、经济持续发展系统和社会持续发展系统。其中生态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排放的各项措施都符合。(3)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等方面分析。(4)我国加大对西部的生态建设主要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分析。(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从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分析。
点评:本题出题角度较新颖,即结合材料分析,又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角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难度一般。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主要考察你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下题。

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C.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包括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严重的资源短缺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5~16题。  
小题1: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小题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B.加大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
D.扩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发展规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口总量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