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球 > 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图。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
A.母质B.气候C.地形D.生物
小题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B.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应发育在酸性母质上
C.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有盐碱化现象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小题1:土壤中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所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生物。符合的是D。
小题2: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由图可知,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正确的是C。
核心考点
试题【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主要考察你对地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于是匈奴人定都于此,取名统万城。直到15个世纪前,它处于山环水绕之地,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地理环境相对优越。而现在则是荒漠连天,就像远去的楼兰古国,处于沙漠的掩埋之中。读统万城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10分)

(1)统万城遗址位于现                          (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2分)
(2) 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3) 统万城从繁荣到消亡主要是                        (生态问题)(1分)危害的影响。简述该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6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原百年—次的洪水位,在1945年一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A.70年B.50年C.20年D.10年
小题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年一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年至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
A.1年B.3年C.5年D.7年
小题3: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性没有变化,那么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的①河道疏浚②旱田还牧③水田转作④林地转牧⑤都市化⑥地下水禁用
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①③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各题。

小题1:造成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同B.水分不同C.海拔不同D.纬度不同
小题2:甲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A.均为地中海气候B.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小题3: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正确的是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D.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小题4:乙大陆山脉的形成是由于两大板快挤压造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0′,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6°32'。当此人在B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的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则经过A山的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                。(2分)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推测,该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上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该市规划在D地建设一新的居民小区,但有些居民认为该地处在A山顶的阴影区,日照不足,有碍身体健康,因而提出反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近几年,发现市区地面在缓慢下沉,自来水也不断变咸,为解决D处居民小区的吃水问题,经有关部门勘测决定在E处建设一水库,此地建水库的有利条件是(两点)
                                                                         。
请在图上适当的位置用“=”画出坝址。勘探单位同时规划了两条向小区输水的方案(图示a、b),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                                         。(5分)
(5)如规划在F、G、H三地选择一地建海港,最佳港址是     ,理由           。(2分)
(6)如果要建一康复疗养中心,下列最合适的地点是(   )(2分)
①A山顶        ②B山南坡          ③C南侧        ④D地区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   (顺、逆)时针。(2分)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8分)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2分)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10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