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写作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文章语言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D.文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答案

小题1:C
小题2: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代词,代五柳先生。B项中的前一个“期”是期望,后一个“期”是约定;D项中的前一个“或”是有时,后一个“或”是有人,只有C项中的两个“因”都是因此的意思。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这就需要平时学习时多积累,多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很简单,只要按照选项一一分析即可,B选项很容易就被选出,因为本文不是第一人称来写的,而是第三人称。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0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主要考察你对写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语文实践活动。(3分)
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
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①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1分);②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漫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1)从统计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分)
(2)根据上述统计结果,你对同学们的建议是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①有龙则(          )               ②苔痕阶绿(          )
③无案牍之劳形(          )           ④往来无白丁(          )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哪一组相同?(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楼。(《黄鹤楼》)
B.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马说》)
C.可以素琴。取子敬琴弹,弦既不。(《人琴俱亡》)
D.一或尽粟一石。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2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小题4: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陋室不陋?(3分)
答:                                                                            
小题5:本文用类比的方式引出或表明作者的志趣。请举一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成绩优异的李林进入初中后与数学常考二三十分的王凯同桌,虽然在李林的帮助下王凯的成绩有了些进步,但还是常挨因下岗而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的父亲的打骂。周日,李林又去王凯家帮他补习功课,恰逢王凯父亲拿着儿子58分的数学考卷对他又打又骂。如果你是李林,这时,你会如何劝慰王凯和他的父亲呢?(2分)
你对王凯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使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即记在笔记本上。
材料三:上海有一位青年,十分重视摘录,他的摘录笔记本多得不可胜数。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敞的书桌上写作,身旁堆满了笔记,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最终成为了年轻的小说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