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母亲节       母亲节是为了纪念无私母爱的节日,因而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母亲节的历史并不长,到现在只有80多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在美国...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母亲节

       母亲节是为了纪念无私母爱的节日,因而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母亲节的历史并不长,到现在只有80多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在美国费城有一位安娜·嘉维斯小姐,她的母亲于1906年5月9日去世,她十分悲痛,怀念不已。不久安娜·嘉维斯小姐就产生应设立“母亲节”的想法。1907年在母亲逝世周年的一个纪念会上,她对亲友说,她的母亲历来最喜爱康乃馨,她希望大家都佩带白色的康乃馨鲜花,纪念她的母亲。她向公众呼吁,定立一个颂扬母爱的节日,到时让儿女们都给健在的母亲献上红色的康乃馨,以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她提议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1908年,她在家乡组织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随后,美国西雅图长老会带头开展颂扬母爱的活动。著名的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写信给安娜·嘉维斯小姐,赞扬她这项伟大的创举--这将在人类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表示自己也将带上白色的康乃馨来悼念慈爱的母亲。经过安娜与大家的不懈努力,美国国会终于在1914年5月7日通过决议:把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全国母亲节,以衷心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并由威尔逊总统在同年5月9日颁令实行。1914年5月14日举行了全国规模的第一个母亲节。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常常赠送给母亲各式各样的礼物。母亲健在,人们便佩带红色或粉红色的康乃馨花束来祝福母亲;不幸母亲已逝世的便佩带一朵白色康乃馨来纪念母亲。传统上母亲节还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不能回家的人也打电话向母亲祝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跨越了地域与时空的界限,自觉地履行母亲节,使之成为国际性节日。但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母亲节”的日期并不统一。阿拉伯国家的“母亲节”是在3月,泰国和日本是10月,印度尼西亚和葡萄牙是12月。
       因为人人都有母亲,母亲是伟大的并且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节日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母亲节来临之前,许多儿女就考虑给妈妈送什么礼物来表示对母亲的敬爱。
1.为什么说母亲节是一个伟大的节日?
                                                                                                                           
2.为什么母亲节成了国际性节日?
                                                                                                                           
3.“母亲节的历史并不长,到现在只有80多年的历史”这句话什么了作者                                 的感情。
4.文章第2段说了哪几层意思?
                                                                                                                            
5.用简洁的文字概述母亲节的来历。
                                                                                                                          
6.本文如果把长老会带头开展颂扬母亲活动、马克·吐温支持“母亲节”活动等材料去掉后好不好?为什么?
                                                                                                                          
7.本文特地把“由威尔逊总统在同年5月9日颁令实行”一句写出来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因为这是一个衷心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谢的节日,是一个纪念无私母爱的节日。
2.母亲是伟大的并且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跨越了地域与时空的界限,自觉地履行母亲节。 
3.遗憾 
4.三层:①安娜·嘉维斯小姐倡导并施行“母亲节”;②“母亲节”成为美国的法定节日;③“母亲节”成为国际性节日。 
5.母亲节由安娜小姐“呼吁”,大家的不懈努力,最后由美国法定下来的。
6.去掉后就看不出“大家的不懈努力”了,故不好。 
7.表明“母亲节”受到高度重视,已法定化了。
核心考点
试题【母亲节       母亲节是为了纪念无私母爱的节日,因而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母亲节的历史并不长,到现在只有80多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在美国】;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鹿和狼的故事

       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③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了很多。
       ④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⑤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了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⑥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⑦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⑧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⑨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1.短文中写狼的“死”,用了哪些词?还可以用那些词?
   (1)短文中(举2个)                                                                        
   (2)课外(举2个)                                                                        
2.“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句话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我们在孩提时听过许多大灰狼的故事,本课所讲的关于狼的故事,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1)以前:                                                                                                                                 
   (2)本故事:                                                                                                                                  
4.请说说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5.学了本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和同学讨论?(要求:①只提一个问题;②估计同学们可能会有什么看法,简要写出来)
     问题:                                                                                                                               
    同学可能会有的看法: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谐调,显得格外的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
       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换句话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整洁、地面非常干净的环境中的时候,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丢纸屑皮壳;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来及时清扫掉的话,对于其他人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丢的愈多对后来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很快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箱。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虽然她说的是外在的恶劣环境也是导致一个犯错或犯罪的诱因,但是,我觉得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人内在的心灵。其实,人的心灵就如这样的一座整洁美丽的大楼,如果当初有了一扇窗子的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久而久之,这座大楼就有可能变得千疮百孔……
       由“破窗理论”,我想到了另一个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讲到的“护花原理”。
       原来在威尔逊生活的那个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园,每当春天繁花盛开的时候,当然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然而,让人可恼的是,游客中总是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甚至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她的美丽,就被折了下来。这些花朵有些被游客带走了,有些就被抛在了花园里,好不让人心疼。尽管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了许多的牌子,如:“摘花可耻”、“禁止折花”、“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视若无睹,照折不误。
        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向他诉说了苦衷。威尔逊说:“你何不转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上帝是花之美的缔造者,你是花之美的保护者”等。
       于是,公园的管理者就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从此,这个公园里的情况发生了骤变,折花的人也骤然减少。后来威尔逊这样解释说:“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他自然就会付之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他的话,就被人们称之为“护花原理”。
       “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都强调: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不管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还是一个学校里的教师或者一个家长,你若想得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就不能忽视环境育人的破窗理论和心灵育人的护花原理。
1.请你结合社会生活的某种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话对“破窗理论”或“护花原理”加以解释。(解释一个词语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划线句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中关于公园前后使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警示语,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读了本文,请你结合你校校园环境的实际情况,向学校领导提出一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握紧你的拳头
       一次,我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给我讲了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之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根据文意,将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当我们握紧自己的拳头时,请再看看拳头,你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还留在外面,没有被握住。所以有人说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发表一点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有错必纠?

       三塘多年来一直穿着简单,且色彩单调,以深、黑为主。拙荆多次反对,以为有损形象,属未能与时俱进型。如此者再三,三塘心中已有悔改之意。
       前些时与朋友相聚,朋友也说看我这一身打头,棉织品当然是好东西,可穿着也要给人一种美噻。呵呵,三塘受传统影响较深,特别是读书时老师说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我等消费者买衣服不就是为了获得那衣服的使用价值么?衣服嘛穿着舒服,能够做到冬暖夏凉即是了,哪知这东西还有一个穿起来给他人以美感的功能?唉,也是三塘愚钝。经朋友指点自己彻夜反思后,遂下定决心弃“深”“黑”从“婧”,整一身春装让自己这超四奔五的家伙也“婧”起来。这算是有错必纠了吧?
       晨起到办公室坐定,倒上一杯白开水,一想,是不是错了的、错过的都要纠呢?唉,有的事情做错了或者是错过了真无法纠正!比如三塘的父亲已经不在3年多了,当他老人家病危离开人世的时候三塘却没在他身边,没为父亲送终是三塘的错也,且是大错!可这一错却没法纠正了,只能成为心里永远的痛,永远的憾了。还有,那年有领导说要提拔三塘去某机关任职,但这三塘不识好歹,没表示心意,嘿嘿,也错过了嘛,这错也不能纠也,三塘生性耿直,不喜那歪歪道,还是当我这孩子王自在呢。
       呵呵,不经意间,一杯白开水就喝完了。
① 探究作者的性别。作者是男是女?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                                                                                                                             
② 探究作者的年纪。作者的年纪大约是多少?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                                                                                                                                       
③ 探究作者的职业。作者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上面语段选自             (国别)作家              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创作方面。其人物传记                          被我国教育部规定为中学生必读作品。
2.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答:                                                                                                                         
3.这段文字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                           。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                         。天气情况是                                  。这种情况表明                                 。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
                                                     
4.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                       ,或                         ”,李清照说“生                         ,死                         ”,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                        ,留取                              ”……
5.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
                                                                                                                           
6.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