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大年初一没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突然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
题目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大年初一没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突然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个小女孩,对着车票仔细核对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儿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 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连摆着手,说不吃,不吃。小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大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
  “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动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我很舒适地斜倚在椅背上,笑着说:“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你给我说说吧,说说吧。”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池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在她四岁时母亲去世了,九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过雪。《济南的冬天》那篇文章激起了她看雪的愿望,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想像着真正冬天的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的车回,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和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们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有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像在这样一张灰黄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她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我拿了三百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回家的中巴,在车旁拼命地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一夜无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窗玻璃上响起了淅淅的声音。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选自《读者》,有改动)
1.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小说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雪时的种种趣事,激起了小女孩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她父亲为女儿治好病的希望。
B.小说虽然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感染读者。
C.父女俩送“我”上中巴,并拼命摇着手,表明他们对“我”的留恋和感激。
D.文中所描写的男人是一个非常自尊、质朴、慈爱的父亲形象。
5.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未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2.(1)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
  (2)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乘车到杭州的目的)
  (3)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意对即可)
3.不屑(有些轻视)——注意——关注(感动)——担忧(牵挂)(意对即可)
4.A
5.(示例)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标题。
  改文好。下雪了是对小女孩美好的祝愿,但是标题也要改。(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大年初一没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突然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父亲曾经为我苦了一生,把我养大,送我进学校,为了造屋子,买了几亩田地。60岁那一年,还到汉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只说五十几岁。大家都劝他不要再出门,他偏背着包裹走了。
  “让我再帮儿子几年!”他只是这样说。
  后来屋子被火烧掉了,他还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来。我安慰他说,三年以后我自己就可积钱造屋了,还是等一等吧。他答应了。他给我留下了许多造屋的材料,告诉我这样可以做什么,那样可以做什么。他死以前不久,还对我说:“早一点造起来吧,我可以给你监工。”
  但是他终于没有看见屋子重造起来就死了。他弥留的时候对我说,一切都满足了。但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几年,我把屋子造起来,是他所最乐意的。我听到他弥留时的***和叹息,我相信那不是病的痛苦的***和叹息。我知道他还想再活几年,帮我造起屋来。
1、 本文围绕哪件事描写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横线句子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父亲为儿子做的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件事吗?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温度文章,回答问题。

认识父亲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1.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不懂父亲”指的是什么? “认识父亲”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文段的记叙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头子为什么“转了个圆圈,又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张皇失措”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选段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木 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响,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_______。”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筒,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杉”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