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他的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海尔曼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他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那个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有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拿起他那把最大的手术刀,走进手术室。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那把手术刀结束了这个法西斯刽子手的生命……
  海尔曼被捕了。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了医生的天职。”“没有。”他一字一顿地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海尔曼博士所做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军官时,“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海尔曼医生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支开所有的助手和医护人员,并洗手、刮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天职”两个大字,“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请你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为小偷疗伤(2)救治情敌(3)***死德国刑警队警官。
2.这是上帝的旨意,把这个法西斯分子送到我的面前,让我亲自来处决他。
3.他已决定由自己来处决这个法西斯分子,表现了他的冷静、坚定、视死如归的决心。
4.看到这两个字,人们就想起海尔曼医生,想起他伟大的人格,从中受到鼓舞,激起反法西斯的斗志和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热情。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两个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第一军)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在布置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4个德国兵。
  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
  “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做朋友。我们要过圣诞节,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
  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扣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退刀记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星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
  “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有,有,***了人……”
  “您看见了?”
  “哦,这——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你问话。”
  “但,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了!…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什么?南京?”
  我蹲下,把那种款式的刀子从柜台里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
1.老妇人一看见刀便会产生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制造”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的这把刀子已经用了一个星期了,然而又要求退掉。你对老妇人退刀这一举动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立冰箱、东芝彩电、松下空调、本田摩托等不断闯入我们的生活时,在日本教科书对侵华历史一再进行修改时,在我们读了这篇小小说后,你的思潮一定在翻腾。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狭路相逢
  几年前,我随一个旅行团去珍珠港旅行。团中有一位牧师在事发当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并击毁我们太平洋舰队的那天,正在此地。他给团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的种种恐怖:大火,沉船,枪林弹雨,炮声轰轰。我也在听,眼角突然瞥见一个六七十岁的日本游客走进了纪念馆。
  他打扮得很刻意而整齐——笔挺的领带,扣得一丝不苟的运动夹克,锃亮的棕色皮鞋。这身打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即使是白领人士,哪怕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到了夏威夷也很少西装革履,大家都是穿一件敞领的夏威夷T恤。
  日本人的身旁有两个女人,年纪大一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可能是他的女儿。两个女人都衣着保守,穿着精致的鞋。日本人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花环很精美,直径足有18英寸,看上去价格不菲。
  团里的老兵继续讲着他的经历——他被困在甲板底下,大水冲来,他辨不清方向,大火就在头顶上,浓烟使他窒息,战友就死在他的脚下,他在黑暗中挣扎着逃命。所有的团员都听得聚精会神,只有我注意到了:那个日本人正朝我们走近。
  我正看着他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对他的妻女说了些什么。他们静静地站着,几乎有些庄严。然后,日本人紧了紧他的领带,又把夹克的褶子弄平。好像在作什么准备似的,他抖了抖肩,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又吐出来。接着,他独自一个人,面色郑重地走到这只沉舰的栏杆处。其他的人仍围在那位老兵身旁,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日本游客的存在。
  我不认为他听得懂美国老兵的话,可是我看到他在栏杆旁,弯下腰去,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他开始说话,我仔细听,但不能听懂。可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猜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认错,悲伤,尊严,同情和祝福。
  他静静地祷告完后,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了海水中——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刚才那位美国老兵一直都在提到。日本游客看着花环随着海浪漂远,他努力要保持常态,可是眼泪泄露了他的感情。
  我猜他也是个老兵,当年曾驾着飞机投下枪药弹炮,炸毁了我们的军舰。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日本人又向后退了几步,缓缓地,深深地,鞠了个躬。然后他站直身子,回到家人身边。使命既已完成,他们似乎准备离开了。正当日本老兵准备离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一直靠着墙的美国人移开了步子。他衣着随意,肚子微凸,头发稀少,手拿一顶帽子。我突然想,这个人大概也是个二战老兵。或许他也参加了太平洋海战。来这,也有他的使命吧。
  当那家日本人经过他时,美国老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我紧张了,怕他们冲突起来。日本游客有几分迷惑,脸上露出惊讶和难过的神色。他的家人,眼睛盯着地上,也停下脚步,聚在他的身旁。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老兵挺直腰来了个立正,他缓缓举起了他的右手,在额前硬硬地停下——他给他的宿敌敬了个军礼。日本老兵突然明白过来,立即回以军礼。
  刚才聚着听故事的游客纷纷散去,两个老兵似乎遣世而存,联系他们的是共有的痛苦、荣耀和记忆。美国老兵放下了他的右手,仍保持着立正的姿势,向后退了一步;日本老兵,双手笔直地贴在腿两侧;向他面前的这个人鞠了个躬。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老兵回鞠了个躬。
  两个人一个字也没说,也不需要说。那两张被泪水浸湿的严肃的脸,已经向彼此表达了任何语言都无可言及的感情。
1.“我”“眼角”为什么能够“突然瞥见”日本游客?“刻意而整齐”的打扮从心理方面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释“日本人的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花环“很精美”且“价格不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被侵略者,他们怎么会有“共同的痛苦、荣耀和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两双鞋
  ①人过五十,会有很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人和事。但是,当编辑约稿的那一瞬间,我脑海里最初闪现的,便是本文的题目。
  ②我出生在南市贫民窟,一家十口全靠蹬三轮的父亲和两个姐姐做童工维持生计。1947年,在我三岁的时候,左脚得了骨结核。当时,除了锯掉,没有别的办法。一天,父母抱着我来到英租界的“贾大夫医院”(现在的公安医院),找大夫治病。不一会儿,两位护士小姐推进来一架小车,车上豁然摆着一把银光闪闪的不锈钢锯。母亲问:“给孩子治病怎么还用锯呀?”护士说:“对,一会儿得锯他的左脚。”母亲大惊失色:“啥,锯脚?”护士说:“你还不知道啊,孩子的爸爸已经签过字了。”说着就要抱我往手术床上放。母亲一把推开护士的手,抱着我就往门外跑。护士拦住:“这种病的感染是控制不住的,现在只是锯脚,往上就得锯腿,再往上这孩子就没命啦!”性情豪爽的母亲斩钉截铁地说:“我这儿子,从小就好胜要强,锯掉一只脚,还不如让他死在我怀里呢!”跑遍了天津大小医院,反反复复地开刀刮骨治了5年,我虽没死,病却越来越厉害。此时刚刚四十出头的母亲,已然是银发满头,深纹满面了,即使如此,她也从来没动摇过给我治好脚的信心。
  ③到了读书的年龄,母亲每天背着我去学校,她老人家虽然身高体壮,却是缠过足的小脚,学校离家不远,路上也总要气喘吁吁地歇上四五次。班里同学知道了,便轮流来背我。这时,有个叫王文祥的同学说:“你们都别管,我背!”因为家境贫寒,王文祥十五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是班里的老大哥。后来我才知道,他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先到八里台一带钓鱼,把钓来的鱼拿到鱼市上卖完后,回家把钱交给妈妈买棒子面,然后再跑步背我上学。他一天不卖鱼,全家就要挨饿。他每次来背我,我总是看到他后脖子上挂满了细碎的汗珠儿。一次我问他:“你这么爱出汗哪?”他笑笑说:“毛病,从小养成的毛病!”就这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整整背了我三年。
  ④这时候,从“贾大夫医院”传来消息,说有一种叫青链霉素的进口药,能治骨结核,但要两袋白面一针,必须连打十针才能根治。二十袋白面!我的天,那时候的我们家,每年三十夜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哪里去弄这天文数字的钱?母亲高门亮嗓地说:“愁什么?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钱,借!借不来,卖房子卖地!房子地卖不出钱,我就带你们去要饭!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治脚!”
  ⑤不久,我的脚病果然被青链霉素治好了,可是母亲还是放心不下,时时担心我的脚病复发。中学时我喜欢踢足球,母亲说:“用那只好脚踢’别把病脚踢坏了。”奇怪的是,我的左脚技术特别好,传球到位,射门也准。后来我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到北京读书,寒暑假回天津,母亲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脚没事吧?”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每封家信都少不了嘱咐我:“西北的天气冷,别把脚冻坏了。”最有意思的是,我转业到天津人艺,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剧中有一场戏:“林彪”在下场之前绊一跤,旁边的“昊法宪”连忙趁前搀扶,以表现这位空军司令讨好副统帅的奴才相。母亲看罢演出"回家就问我:“脚疼啦?”我笑着说:“那是导演安排的动作。”母亲听后哈哈大笑。
  ⑥背我上学的王大哥,早已失掉了联系。四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小学同学的电话:“在电视里看了你写的《蛐蛐四爷》到台湾演出,才知道你在人艺当院长,我们大家都想见见你呢!”我立即说:“到我家来,我请你们吃饭。能联系上王文祥吗?”同学说:“试试吧。”聚会那天,久违的王大哥果然来了!一见面我就热情地抱住他:“王大哥,小时候你一边钓鱼卖,一边还背我上了三年的学……”王大哥一脸茫然:“钓鱼换棒子面我忘不了,可我怎么不记得背你上过学呢?”刻在我心里让我终身难忘的恩情,他不仅没有索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感情回报,竟然忘得一干二净!我的眼睛潮湿了。
  ⑦分别时,我送给王大哥一双皮鞋:“三年,磨坏了你多少双鞋,算是老弟的一点补偿吧!”王大哥开心地笑了:“寸不寸,今天我也给你带来一双鞋,不是皮鞋,是运动鞋。小时候你的脚不是打石膏,就是缠着白纱布,不记得你穿过鞋,给你这双鞋,是希望你事业步步登高,还希望你锻炼身体,长命百岁!”我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地从眼角滚落下来。
1.文章题目是“两双鞋”,想一想,皮鞋代表了什么?运动鞋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写到母亲刚刚四十出头,就已满头银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中王文祥说自己出汗是从小养成的毛病,第⑥段中王文祥不记得背过“我”三年,你怎样理解王文祥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对你影响最深的友爱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第一人格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钱还是别的什么。
  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已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妇人已经记不起来是哪一位了,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着:“夫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是的,所有的哲学家对人格的认同都是一致的:第一是劳动;第二是思考。可是我们放眼望去,或者巡视周遭,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两条基本品格呢?那些为人父母者是不是清晰地知道孩子成人之前应该教给他什么呢?
1.女主人为什么采用“搬砖”的方法来对待乞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个乞丐在获得了劳动报酬后,为什么对女主人很感激?他对女主人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暗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又写了“双手健全”的乞丐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时,老妇人为什么不接受照顾?你怎样看待老妇人的这种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