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
题目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1自然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___,“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跑”与第1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③段是从人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两方面来描写“迷人的沿河夜景”的。人的感觉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三方面来描写。
4.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泼 轻松);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切 焦虑);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惘然  陶醉)。
答案
1.心理描写  夸张
2. “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
3.触觉、视觉、听觉
4. 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B.但我却还以为慢(急切) C.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陶醉)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题。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侍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作者  郑成南  有删改)
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与探究。
周海亮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账和赖账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
  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哪!女人说。
  还有呢?他继续问。
  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
  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
  不行呢。女人说,他怕苦,他会吐药的。
  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
  你别理他!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一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疼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
  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十七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个人物,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歪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请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在文中加粗的句子后补写一段文字。(要求:准确、简明、符合情节发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精彩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中的“号声”暗示______________。     
3.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后一课(节选)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堂,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便立刻停课,并且立即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色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后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越多越好,学生们愿恋笔记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教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留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格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摸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滴滴答答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10点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重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每个人都已经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去。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难(    )  
(2)泣(    )
2.选文中“最后一课”前的气氛与往日有没有不同?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为什么这种声音在“我”听起来是“沉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中“血红”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1、文段写了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粗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