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二)、现代文阅读I(20分)钧瓷三足炉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虎子妈要卖家里的“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山村就像炸开了锅。当王老师听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现代文阅读I(20分)
钧瓷三足炉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虎子妈要卖家里的“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山村就像炸开了锅。
当王老师听到消息,从镇上赶到虎子家时,巧儿嫂子正跟虎子妈讨价还价。
钧瓷三足炉就放在堂屋方桌的正中央。三足炉紫口铁足,古朴端庄,厚重鲜艳。炉身湿润雅致,周身布满蚯蚓走泥的窑变流纹,如高山云岚,峡谷飞瀑。
巧儿嫂子看到王老师,眼里闪出一丝不安,但很快就镇定自若了。“王老师来了,你可要说句公道话啊!”巧儿嫂子说,眼睛忽闪忽闪地瞟着王老师。
巧儿嫂子走南闯北,几年时间就盖起了三层楼,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她的钱来路不明,据说在跟一个盗墓团伙倒卖文物。
“王老师是我们这里最有学问的人,王老师你说,这个三足炉会是钧瓷吗?”巧儿嫂子的语气咄咄逼人。
对于钧瓷,王老师还真有所了解。钧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美誉,曾被宋徽宗征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因此留下来的钧瓷文物极为罕见。
“是啊,市面钧瓷文物是不多见。”王老师实话实说。
“三婶听见了吧,这么一个赝品,八百已经不少了。”得到王老师的认可,巧儿嫂子话茬转向虎子妈,“要不是想帮虎子兄弟一把,谁要这个东西?吃又不能吃喝又不能喝。”
“这真是祖上留下来的。”虎子妈面有难色地说,“虎子爷爷过世的时候,把我们都叫过去,说这钧瓷三足炉是无价的传家宝,饿死也不能卖。只是……虎子考上了大学,我不能看着孩子上不成学啊!”
虎子妈眼里充满了泪水。巧儿嫂子见状,赶紧说:“这样吧,三婶。我给你一千,这两百就算我给虎子兄弟送的路费。你也别一口要一万了。听起来都吓人。”
虎子妈犹豫不决:“你给我一千有什么用,离八千块钱的学费还差老远,虎子这大学还是上不成。”
王老师看到虎子妈为难,就劝走了巧儿嫂子。
王老师拿起三足炉,仔细端详,隐隐觉得这是件稀世之宝,就劝虎子妈:“孩子学要上,这传家宝也不能丢。”
虎子妈一脸无奈:“要不是实在没法,谁会把传家宝卖掉啊!”     
王老师出了个主意:“要不我以虎子学费的价钱把这宝贝买下?”
王老师的话让虎子妈吃了一惊,她知道,一个穷教师哪里能有那么多钱买个古董啊?万一真是个赝品,又怎么对得起人家王老师啊?
巧儿嫂子左思右想不对头,便又快马加鞭折了回来,听说王老师要以虎子学费的价钱买这只三足炉,就把虎子妈拉到一边,要出一万二买下,这下,虎子妈左右为难,卖给这个也不是,卖给那个也不是。
“巧儿嫂子,我可是说这四年大学的学费哦,如果你愿意,那这个三足炉你就拿走好了。”
王老师的话使巧儿嫂子像木桩一样愣在那儿,“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瓷炉,真是发疯了!”巧儿嫂子愤愤离去。
看着巧儿嫂子走远了,王老师安慰站在那儿发愣的虎子妈:“不过,老嫂子,这钱我一时拿不出来,我先拿出一万,剩下的我以后每年给一万,你看好不好?”虎子妈不知所措地直点头。
“你看,老嫂子,在钱没有给完之前,这三足炉还是你来保管吧。”王老师说。
“不!不!不!”虎子妈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我本来就想卖个虎子一年的学费,以后的钱我慢慢再凑。你一下子给我这么多,这三足炉还是你拿去。”
王老师手捧钧瓷三足炉走进“专家寻宝团”电视直播现场时,已是五年以后的事了。专家让王老师讲述一下宝物的来历,王老师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当年王老师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两口子为儿子存下的上大学的钱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向节省惯了的王老师要用这些钱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就想到了资助贫困大学生。正好听说虎子妈因虎子没钱上大学要卖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王老师就去把它“买”了回来。
“如果是真的,现在的市场价已经几十万了,”专家一反常规地插话说。
“我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想借一下专家的法眼,如果是真的,我就给人家还回去——毕竟是人家的传家宝;如果是赝品,我就留下来当我的传家宝。”王老师平静得像一泓潭水。
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专家小心地捧起钧瓷三足炉,仔细端详。
场下观众安静地睁大眼睛等待专家的鉴定结果。空气像要凝固一样……
(选自《民间故事》,有改动)
小题1:、小说围绕“钧瓷三足炉”写了哪三件事?(6分)
小题2:、小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小题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的描写方法来写巧儿嫂子?(3分)
小题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王老师,作者为什么要花费笔墨写巧儿嫂子?(3分)
小题5:、你希望这个钧瓷三足炉是真品还是赝品?请结合你对王老师形象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1)虎子妈为凑齐虎子上大学的钱,要卖家传宝贝钧瓷三足炉;(2)王老师以虎子四年学费为价格,买了钧瓷三足炉;(3)五年后王老师请专家鉴定钧瓷三足炉的真伪。(一点2分,共6分。)
小题1:(1)引用当地关于钧瓷的民谣,并运用夸张手法写“整个山村就像炸开了锅”.突出了事件的重要性,设置悬念;(2)引出小说中的人物,为人物出场交代缘由;(3)为 全文起铺垫、渲染作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小题1:神态(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每点各1分。)
小题1:用巧儿嫂 子来衬托王老师的敦厚、真诚、无私。(意思对即可,3分。)
小题1:[示例]我希望是真品。王老师说如果是真品就把这个钧瓷还给人家,而专家说如果是真品则价值几十万.清贫的王老师不要这个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巨大财产,这样就更能突出望老师的真诚助人、不求回报、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德(能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言之成理即可。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20分)钧瓷三足炉 “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虎子妈要卖家里的“传家宝”——钧瓷三足炉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山村就像炸开了锅。当王老师听到】;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1:.“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2:.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小题3:.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分)
小题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2分)
小题5:.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2分)
小题6:.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小题7:.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10分)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地。
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酒家要甚幺!你也须认得酒家!却恁地教甚幺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女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鲁提辖道:“可是作怪!你与我唤得他来。”酒保去叫。不多时,只见两个到来: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拭着泪眼,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鲁达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幺啼哭?”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限,怕他来讨时受他差耻。父女们想起这苦楚,无处告诉,因此啼哭。不想误犯了官,望乞恕罪,高抬贵手!”鲁提辖又问道:“你姓甚幺?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
  老儿答道:“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老汉父女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
小题1:、本段选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阅读文段,请简要说说鲁提辖因为金氏的哪些遭遇要打镇关西?(6分)
小题2:、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鲁达打死镇关西后躲到哪里去了?得到了谁的帮助?(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10分)
汤姆自言自语道,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啊。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如果他是位伟大而明智的哲学家,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他就会懂得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事。这个道理使他明白了为什么做假花和蹬车轮就算是工作,而玩十柱戏和爬勃朗峰就算是娱乐。英国有钱的绅士在夏季每天驾着四轮马拉客车沿着同样的路线走上二三十里,他们为这种特权竟花了很多钱。可是如果因此付钱给他们的话,那就把这桩事情变成了工作,他们就会撒手不干了。
小题1:.本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汤姆发现“人类行为法则”的原因是什么?请概述事情经过。(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分)
小题2:.“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10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小题1:.第⑥段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2分)
小题2:.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小题3:.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小题4:.第④段中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C)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小题1:.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4分)
情节:花房相遇,感受温暖→    →重戴桂冠,冷落花农→       
好处:                                                            
小题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3分)
小题3:.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从文中(A)(B)(C)三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3分)
  处:                                                           小题4:.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5:.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相遇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再次被打成黑画,他又落魄了,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