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板蓝根和预防禽流感(11分)自有地方政府称板蓝根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以来,板蓝根冲剂在各大药店卖得很为火热,甚至出现有的药店断货的局面。【专家的看法】 广东省...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板蓝根和预防禽流感(11分)
自有地方政府称板蓝根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以来,板蓝根冲剂在各大药店卖得很为火热,甚至出现有的药店断货的局面。
【专家的看法】
广东省防控H7N9禽流感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板蓝根对人感染H7N9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全世界都还没什么研究。我个人不建议盲目服用板蓝根。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教授胡素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板蓝根属于偏苦寒的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但现在正处于春季,也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如果此时过多食用偏寒凉的食物等,反而有碍于阳气生发,一定程度上会耗伤阳气。因此,不要将板蓝根认为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而不加节制、不辨体质地滥服。
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医教授王彦晖:传染病的防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医疗专业人员尚未弄清楚病毒的本质前,就说板蓝根能预防H7N9是站不住脚的。
【网友的反应】
网友“hello”: 今早去门口药店,只剩最后一包板蓝根啦,现在北京的药店有脱销趋势,反正钱也不多,宁可信其有用,也不能不信啊,还好价格没变。
网友“扛锄下田间”:非典来了喝板蓝根,感冒来了喝板蓝根,禽流感来了喝板蓝根,H7N9来了还是喝板蓝根。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十年病毒都换届了,板蓝根依旧。
网友“爱家”: H7N9来袭,板蓝根又成了“万能神药”……公众懵懂的原因多半是科学知识的姗姗来迟,然而,很多情况下科学知识总是姗姗来迟。 
【媒体的评论】
H7N9禽流感:何必着急推广“板蓝根”
面对可能的病毒疫情,医学人士和卫生部门的确应该积极为大众提供一些避免感染的方法,但这应该建立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上,而不是以一种类推甚至是有病乱投医的态度,给人们提出一些还没有得到证实的方法。事实上,病毒世界虽然多变,但其传播却有着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我们国家,经过非典,我们的公共卫生水平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H7N9病毒来了,虽然具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自身做起,注意公共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开H7N9病毒的侵扰。——《新京报》
何时不再纠结要不要买板蓝根
买不买板蓝根,看似小事,却折射出医疗保障安全感的问题。近半数网友会买,是担心板蓝根果真有效,可到时候政府却不能保障供应,市场价格必然节节攀高。2003年“非典”时疯抢板蓝根和醋,仍然让大家心有余悸。
买不买板蓝根,其实只是敏感时期检验医疗保障安全感的特例。用充分的医疗保障,消解人们的后顾之忧,这是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应有之义。这些,还包括大病保险、特殊疾病免费治疗等其他医疗保障措施。医疗若能保障百姓,就会化解人们对疾病的恐惧,让人们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中原网·新闻评论》
小题1:面对因“板蓝根可以预防禽流感”的消息而引发的板蓝根热卖现象,专家和网友各有哪些看法?请根据一、二两则材料分点归纳。(4分)
小题2:从材料三来看,《新京报》和《中原网·新闻评论》在剖析“板蓝根现象”的过程中,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请各用一句话来阐述。(4分)
小题3:请你根据以上内容为某药店写一份50字左右的声明,科学指导人们预防H7N9禽流感,以防止有可能出现的抢购板蓝根风潮。(3分)
答案

小题1:专家:(1)板蓝根能否防治H7N9还没有研究,不要盲目服用。(2)板蓝根偏苦寒,不要滥服。(2分)  网友:(1)板蓝根有脱销趋势,抓紧抢购。(2)科学知识的缺乏,导致板蓝根成了“万能神药”。(2分)
小题2:(1)面对疫情,医学人士和卫生部门提供避免感染的方法,应该建立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上,而不是提出还没有得到证实的方法。(2分)(2)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机制,消解人们的后顾之忧。(2分)
小题3:如:针对近期出现的板蓝根抢购风,我店发表声明(1分):板蓝根性偏苦寒,能否防治H7N9还没有研究,不要盲目服用(1分)。只要我们能从自身做起,注意公共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传染源,就能避开病毒的侵扰。(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提示从材料中专家和网友发表的观点中摘引关键词表达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在材料中找到两报表达的意见的句子,抓住关键内容摘引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要求,在申明中写明申明的原因、板蓝根实际药性,提醒人们不要抢购。
核心考点
试题【板蓝根和预防禽流感(11分)自有地方政府称板蓝根可以预防H7N9禽流感以来,板蓝根冲剂在各大药店卖得很为火热,甚至出现有的药店断货的局面。【专家的看法】 广东省】;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决定成功的利器(15分)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    [甲]   谓之“圣人”;    [乙]   谓之“愚人”;    [丙]   谓之“君子”;    [丁]   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小题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4分)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小题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小题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掌心化雪(18分)
那个时侯,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的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教室里炸了锅似的,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到:“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奖品是围巾,三等奖奖品是手套。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到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句中的“雪”如何理解。(3分)
小题3:结合文中画线句,揣摩她此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3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小题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体会。(100字左右)(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莫扎特的造访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 “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 “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
小题1: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
小题3: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让真诚给心灵环保
鲍震培
①诚心诚意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此处 的“仁”是指真诚。在孔子看来,待人真诚不是表面 文章,说得天花乱坠往往是假象,做善事应该是出于真诚的内心要求,而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讨好别人的手段。真诚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情感,不虚伪,不掩饰。如果人只重外在的表现而忽略内心真实的情感,只是外表的作秀,演戏,玩假的,那是最没意思的事情。
②人是动物界中唯一可能最不真诚的,人会伪装,戴着面具,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所谓人生如戏,免不了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甚至许多时候需要善意的谎言。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那么人心自有向上一路的向诚力量。朱自清在《论诚意》中认为,现实生活中,纯粹诚实的君子和诈伪的小人并不多见,常人往往沉浮于两界之间。我的一个朋友给人送礼,回来后总是如释重负地说又了却一桩心事,送礼在于她似乎不是一种内心所愿, 而完全成了一种负担,失去了礼尚往来的初衷——感恩或祝福。没有了最初的真诚,人际交往也成了莫大的包袱或者势利者攀附的台阶。
③要做到真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真诚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二是真诚也要看对象,用真诚的方式把事做好,把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好。
④必要的“巧言令色”是可以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擅言辞,一味刚毅木讷,恐怕连工作也找不到。再如做一个老师,他的真诚与他说话美妙动听、表情亲和并不冲突,因为他的内心是爱学生的。
⑤高尔基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真诚是人品,更是一种态度。
⑥龙年春晚演员唱歌走音,而只有王珞丹在微博里向观众道歉,其真诚态度受到了网友的称赞;前不久内地某红得发紫的女星在香港献唱,因音响故障被发现是对口型假唱,让人大跌眼镜,这种不真诚的艺德让人对她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⑦真诚往往是职业道德的底线,“童叟无欺”是卖方对买方的诚信。朋友家的小朋友曾去 小区小卖部买冰糕,十根冰糕可以按批发价买,每根节省一角钱,这样买10根一元钱一根的冰糕,有9元钱就够了,但是孩子却只买回9根冰糕,原来那售货员告诉他一元钱1根,朋友找到那家店理论,痛斥他们这种对顾客不诚信的欺诈行为。骗局早晚会被揭穿,春晚蔡明的小品正是揭示了诚信的天网是疏而不 漏的。
⑧文艺工作者的真诚是要向社会推出精神文明的产品,弘扬真善美的人格情操,当下一些影视剧却媚俗跟风,绯闻满天飞,剧情狗血雷人,价值取向上混淆正义与邪恶的界限,没有起码的是非观,误导青少年观众。强大的收视率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使这样的“垃圾剧”充斥了银屏,这种娱乐圈的虚假繁荣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思。
⑨最近影视演员陈坤在2011年“行走的力量”活动后出版了公益图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书中坦言“真实的丑陋比虚假的繁荣美一千万倍”。
⑩越来越多的人渴慕进藏,试图在高原简单的生活、圣洁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返璞归真。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过平平淡淡的生活,怎样获得内心的澄净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有精彩,到哪里都会是精彩。一个人的心中有美好,无需远行,也能看到美好的风景。
11保持你内心赤子般的真诚,真水无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让真诚回归,摒弃那些喧嚣和浮躁,给我们的心灵环保,家园会变得更美好。
小题1:文章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作者认为“真诚”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真诚?(4分)
小题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的老师(17分)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⑤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⑥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作者莫言,选自《读者》2013年第1期)
小题1:请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件主要事情。(4分)
小题2:请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4分)
但他在我最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
小题3:第⑦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5: 文章作者是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的主题为“讲故事的人”,本文即属于他讲的故事,他讲的这个故事有                      的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