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理解、分析。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分析。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g)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1.选文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个生活片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只要”“只”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与百草园相比,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为何仍玩得有滋有味呢?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具体语句说说选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认为作者对他的老师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问“怪哉”虫的事;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师生共同读书。 
2.具体地表现了“我”碰壁后求知欲受到的束缚和挫折。 
3.因为学生对先生所教的内容不感兴趣,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太单调枯燥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
4.文中两个“不常用”,溜到花园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太多,太久”“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些都说明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鲁迅对先生一直很尊敬,他否定的是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己的老师。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理解、分析。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思,在百草园 
刘绍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桐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为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早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
1.第②段描写百草园景物的特征是什么?对后文中描写百草园中的草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的“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句式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个句子赞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写的“风调雨顺的气候”、“流金溢彩的太阳”、“清甜如许的泉源”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部分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分析。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细读选段,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2)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哪些地方用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竹 影          
丰子恺
  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这时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也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
1.选文主要写的是月夜里孩子们的活动,为什么前面还要写太阳落山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月迹》与《竹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篇文章来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都觉得满足了”,他们为什么而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在孩子们心里是怎样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提升】对  月
贾平凹  
  ①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②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户一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还是布衣,不管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寺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③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但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④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索,却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发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情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土浇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巫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⑤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⑥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脾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竞: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⑦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诳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之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呈争主,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或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⑧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选自《报刊文摘》)
1.文中说月亮“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其理由是什么?请从三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①②两段用大量篇幅描写月亮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中的“谜语”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说:“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作者由此形成了对人生的怎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作者的笔下,“月”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面对月亮,作者产生了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