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哦,中学时代  ①人近中年,常常ào_______悔青少年时由于贪玩或不明事理,làn________用了许多珍贵的时光。想想我的中学时代,...
题目
题型:河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哦,中学时代
  ①人近中年,常常ào_______悔青少年时由于贪玩或不明事理,làn________用了许多珍贵的时光。想想我的中学时代,我可算是个名副其实的“玩将”呢!下棋、画画、打球、说相声、钓鱼、掏鸟窝等等,玩的花样可多哩!
  ②我还喜欢文学。我那时记忆力极好,虽不能“过目成诵”,但一首诗念两遍就能吭吭巴巴背下来。也许如此,就不肯一字一句细嚼慢咽,所记住的诗歌常常不准确。我还写诗,自己插图,这种事有时上课时做。一心不以二用,便听不进老师在讲台上说些什么了。
  ③我的语文老师姓刘,他的古文底子颇好,要求学生分外严格,而严格的老师往往都是不留情面的。他那双富有捕捉力的目光,能发觉任何一个学生不守纪律的行动。瞧!这一次他发现我了。不等我解释就没收了我的诗集。晚间他把我叫过去,将诗集往桌上一拍,并不指责我上课写诗,而是说:“你自己看看里边有多少错?这都是不该错的地方,上课时我全都讲过了!”他的神色十分严厉,好像很生气。我不敢再说什么,拿了诗集走去。后来,我带着那本诗集,也就是那些对文学浓浓的兴趣和经不住推敲的知识离开学校,走进会。     
  ④社会给了我更多的知识。但我时时觉得,我离不开,甚至必须经常使用青少年时学到的知识,由此而感到那知识贫薄、残缺、有限。有时,在严厉的编jí_____挑出的许许多多错别字、病句或误用的标点符号时,只好窘笑。一次,我写了篇文章,引了一首古诗,我自以为记性颇好,没有核对原诗,结果收到一封读者客气而又认真的来信,指出错处。我知道,不是自己的记性差了,而是当初记得不认真。这时我就生出一种ào______悔的心情,恨不得重新回到中学时代,回到不留情面的刘老师身边,在那时光充yù_____,头脑敏捷的年岁里,纠正记忆中所有的错误,填满知识的空白处。把那些由于贪玩而荒废掉的时光,都变成学习和刻苦努力的时光。哦,中学时代,多好的时代!
  ⑤当然,这是一种梦想。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只有抓住自己的今天,自己的现在,才是最现实的。而且我还深深地认识到,青年时以为自己光阴无限,很少有时间的紧迫感。如果你正当年少,趁着时光正在煌煌而亲热地围绕着你,你就要牢牢抓住它。那么,你就有可能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你如果这样做了,你长大不仅会做出一番成就,而且会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作者:冯骥才)
1、给下列拼音处填汉字。
 ① ào_______悔     ②làn______用      ③编jí______      ④充yù____
2、将文中第③段中“晚间他把我叫去,将诗集往桌上一拍”中的“拍”字换成“摔”,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语文老师刘老师曾经没收了作者少年时代创作的诗集,并十分严厉地批评了他。你认为刘老师做得对吗?如赞同刘老师的做法,请写出理由;如不赞同,请写出你认为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懊  滥   辑  裕
2、不可以。“拍”字表现出刘老师虽气愤但仍很郑重的态度,而“摔”字则会表现出对诗集的不屑一顾,这不符合语境的意思。
3、拟人。生动地表现出青少年时光充裕、正可有所作为的意义。
4、赞同者可从教师对待学生的爱的不同表现来阐述;不赞同者可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或学生心理接受等角度设计方法。(答案不唯一)
5、“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哦,中学时代  ①人近中年,常常ào_______悔青少年时由于贪玩或不明事理,làn________用了许多珍贵的时光。想想我的中学时代,】;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水性江南》,完成试题。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那用于刺***的锐利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 ,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剑气凌厉这两种反差极其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地呢?我曾一度处 于大惑不解之中。
  一次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 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是水的故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雾霭,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对江南人的赞美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是实情,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柔情蜜意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传说。物美、人美、情浓,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其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似有峥嵘剑气的腾越穿行其中。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据说古代铸剑的工艺,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经过淬剑过程中两种力量的交合,才会使剑在百转千回,缭绕交错的剑法中得心应手。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 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也尽显侠骨柔情,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它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当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就占了半数,近代和当代全国琴棋书画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有人说,正是因为江南太美了,阴柔之气过重,因此江南的男人大多被美色所雌化,是美人的风韵像 灭火器似的扑灭了男子的阳刚之气。这种说法是过于偏重水乡的温柔与细腻了。其实人不分南北,如果能多一分柔情与细腻,懂得感情,懂得珍藏,心中维系着自己的审美镜框和情感秘笈,并以此为尺度去发现和发掘生活中美妙的、值得神往和迷醉的东西,不是会给男人(也包括女人)增添力度和精神上的健美吗?这样的多情,不更意味着一种不寻常的正直与高尚!
1.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 全文看江南的“水性” 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作简要 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内容,要能体现江南刚柔相济的美。
江南的水,既_____________;
江南风物,既风姿绰约又雄伟挺拔;
江南的人,既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一、四两段中分别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了解哪些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你还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答题。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①文段中的“雏形”与“具体而微”分别是针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言的。
②本段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材料安排上看,本段属于全文的__________部分。
④显示本段写作顺序的一些关键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说说第一段话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遥相呼应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阅读“这似乎能办到”一段,从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10个字左右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选文为我们点示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成全一棵树
  (1)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2)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3)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4)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5)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6)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7)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8)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9)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
  (10)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
  (17)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18)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4)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8)段写到“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那么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4)、(8)、(9)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二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本文设置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奔跑的豌豆
  青春的嫩豌豆能奔跑吗?它跑起来可快了,就像那些赤足在田野上奔跑的孩子。
  在我看来,豌豆是田野上最美的植物。六月,是许多庄稼生长的大好时节,蚕豆、玉米、麦子、油菜,开花的开花,拔节的拔节,庄稼地里一派喧哗,就好像放学时的孩子们。在我老家,有一片草滩,滩外是河流,滩内则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因为年年要发大水,所以田野里不能耕种,就荒着,也有人随手撒一些麦种,如果哪年碰运气水不大,麦子就会丰收。那些麦子人也不管,靠天收,谁知道今年水不大呢,花上力气不值,到头来还是让水淹了。所以各种杂草比赛似的疯长一气,长成一片草滩。
  那片草滩是鸟雀的天堂,牛羊的天堂,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天堂。春天到来的时候,水还没涨起来,我们就在草滩上寻找豌豆。这里的豌豆长得特别好,并没有谁当真种它,只是夹在麦种里不小心播下去。春天里,几场雨一下,豌豆藤就开始长起来。它长得可真快啊,不像长,倒像跑一样,像小毛头孩子在麦地里举着白蝴蝶一样的小花一路跑,跑疯啦,昨天还在麦地中央,一个晚上它就跑到牛背坡那块了。牵着藤一路奔跑的途中,它要攀上麦子,在麦秆上长叶开花,然后把它青春豆就挂在麦秆上摇晃,像摇晃着一串小铃铛,成熟的豌豆荚不就是一只只小铃铛么?
  其实豌豆青嫩的时间很短很短,只有几天,几天后它就变黄了,黄了就老了,藤蔓再也跑不动了,这时候我们就要赶紧把它摘下来,带回家,母亲会用线把它们串起来放进粥锅里,粥煮好了,一串青豌豆也熟了,这时候你把豌豆剥开来,弥漫的香气直往你鼻孔里钻,同时弥漫的还有草滩上的阳光,微微的南风和潮湿的水汽。
  吃完青豌豆以后,草滩对我们再没有吸引力,我们就等待明年春天,等待着豌豆藤又在麦地里开始奔跑的那一天,谁第一个发现它,总会大喊一声:豌豆又开始跑藤啦——可不,它就是在跑,沿着一条藤跑得马不停蹄,那些左一朵又一朵的小白花该是它们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些在草滩上奔跑的孩子不也就像是青豌豆么?很多孩子一直没有跑出故乡那片草滩,只有我跑得最远,一直跑到上海滩来了,不过我跑得再远,根还在故乡,藤蔓把我和故乡永远牵连在一起。(选自2003年7月17日《中国文化报》)
1.说说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说“嫩豌豆奔跑”像“奔跑的孩子”,结尾又说“奔跑的孩子不也就像是青豌豆”,这样说前后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画线句的语言特色,写几句话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