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蒋子龙的《时间》,回答问题。  时  间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有时一刻值千金,有时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值一分钱。   年...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蒋子龙的《时间》,回答问题。  时  间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有时一刻值千金,有时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值一分钱。
  年轻、年盛的时候,一天可以干很多事;在世上活得时间越长,就越抓不住时间。
  当你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而工作效率却慢下来了,说明你生命的机器已经衰老,经常打空转。当你度日如年,受到时间的煎熬,说明你的生活出了问题,正在浪费生命。当你感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的运转成正比,紧张而有充实感,说明你的生命正处于黄金时期。
  忘记时间的人是快乐的,不论是忙得忘了时间,玩得忘了时间,还是幸福得忘了时间。
  敢于追赶时间,是勤劳刻苦的人。
  追上了时间,并留下精神生命和时间一样变成了永恒的存在,是天才。
  更多的人是享用过时间,也浪费过时间,最终被时间所征服。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和时间较量的结果最后都要失败的。有的败得辉煌,有的败得悲壮,有的败得美丽,有的虽败犹荣,有的败得合理,有的败得凄惨,有的败得龌龊。
  时间无尽无休,生命前仆后继。
  无数优秀的生命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使时间有了价值,这便是人类的历史。
  生命永远感到时间是不够用的。因此生命对时间的争夺是酷烈的,产生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骨”“以圆木为惊枕”等等。
  时间是无偿赠送给生命的。获得了生命也就获得了时间,而且时间并不代表生命的价值,所以世间大多数生命并不采取和时间“竞争”“赛跑”的态度,根据生存的需要,有张有弛,有紧有松,累得受不了啦,想闲。拥有太多的时间无法打发,闲得难受,就想找点事干,让自己紧张一下。
  现代人的生存有大同小异的规律性。忙的有多忙、闲的有多闲?忙的挤占了什么时间?闲人又哪来那么多时间清闲?《人生宝鉴》公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材料—— 假若一个人活了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正是通过这个平均数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想到许多问题。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普通生命想度过一个不普通的一生,或者是清闲的一生,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力量,看着这个调查表便会了然的。
  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时间对青年人和老年人也从来没有公正过。人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生命的长度,生命的长度是分母,时间是分子。年纪越大,时间的值越小,如“白驹过隙”;年纪越轻,时间的值就越大,“来日方长”。
  时间,你以为它有多宽厚,它就有多宽厚,无论你怎样糟蹋它,它都不会吭声,不会生气。
  时间,你认为它有多狡诈,它就有多狡诈,把你变苍老的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跨距一生,最终后悔不迭的是它。
  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忠诚,它就有多忠诚,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意志。
  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时间。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占有什么样的时间。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证实时间与空间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脱离空间的时间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人如果能超光速旅行就会发生时间倒流,回到过去。
  倘若有一天人类能征服时间了,生命真正成了时间的主人,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呢?
1.请用文中的话回答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和时间较量的结果最后都要失败的”。为什么又鼓励人们争分夺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请你想像一下,人类征服了时间,生命成了时间的主人之后,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时间”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占有什么样的时间”。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既定的目标,要“败得辉煌、败得悲壮、败得美丽、虽败犹胜、败得合理”;不能“败得凄惨”“败得龌龊”。
3.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感觉,年纪大了,就感到时间飞逝,无法把握。年纪轻的,还有很长的未来,没有紧迫的时间观念,生活从容。
4.(答案合理即可)参考:将是发达的、进步的。再没有饮酒作乐的浪荡鬼,没有借酒浇愁的窝囊废。人人都能成为热爱生命,珍惜时间,勤于思考,肯与时间竞争、赛跑的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蒋子龙的《时间》,回答问题。  时  间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有时一刻值千金,有时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值一分钱。   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把它与课文后面练习二第二段文字进行比较,你更喜欢那一段文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品读“山路漫歌”部分,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本来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骑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象是有意摹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的各种本地悦耳好听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象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1)“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你说说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并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答。听民歌

  ①听过民歌。 
  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③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 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豁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人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群的背后,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上的一群牛,一个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④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 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觉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了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山中的人并不指望什么爱情,但是他们唱的却是纯粹的爱歌。如果认真地听他们彼此间的对唱,还真的唱得情深意长。与老人们的山歌相比,年轻人的山歌欢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满向往。年轻人是对着异性唱,老人则是对着大山与天空唱。
  ⑤时间继续往后推移,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华丽得多,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⑥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 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文中写了作者几次听民歌的经历?分别听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听民歌的经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作者说“听不懂老人唱的山歌”,为什么至今闭上眼睛,还能清晰地浮现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所描绘的唱山歌的情景与课文中的哪一个场面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说“想来并非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准确理解语段后的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 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 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  
2.做个小翻译。  
(1)凛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光灼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雪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7 月21 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7月22日)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