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刻舟求剑》(10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刻舟求剑》(10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小题2:、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B、至之市,忘操之    C、拔山倒树
小题3:、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小题4:、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2分)
答案

小题1:《吕氏春秋》、吕不韦
小题1:C
小题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解析
小题1:考察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吕不韦
小题2:答案错,应选B“而剑不行”中的“而”:转折连词,却。A 连词,表顺承。B转折连词,却。C连词,表示修饰,不译.
小题3:找议论的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小题4:道理也就是寓意。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核心考点
试题【《刻舟求剑》(10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智慧之美:阅读文言语段《大鼠》完成后面的答题。(14分)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A】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B】疾下,爪掬顶毛,口龄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A.被啖食B.其扉C.潜窥D.众谓猫怯
小题2:、请根据文意将“即”和“既”分别填到文中A、B处(2分)
小题3:、请用两个逗号将将文中划线“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句断开。(2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小题5:、“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中“如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小题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小题7:、请你再写出一个与鼠有关的俗语或成语。(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3分)(  )
A.读xiān,活鱼。B.读xiān,新鲜。
C.读xiǎn,少。D.读xiān,鲜艳。
小题2:、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3分)
A.林水源欲其林B.不足为外人也此中人语
C.如外人来问讯D.莲爱渔人甚异
小题3:、对课文《桃花源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作者用“遂迷”“未果”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不存在的。
C.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D.当时的社会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就如桃花源一样。
小题4:、把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8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小题1:. 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引客就观之(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小题2:. 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③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小题3:.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B.友人惭,下车引之
C.于厅事之东北角D.乃引客就观之
小题4:. 填空。(4分)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甲]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乙]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小题5:. 读了[乙] 文后,看到陆游对书如此痴好,你有何感想?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惊慌)B.便使还(通“倡”,提议)
C.转见于(神情)D.望阶席(奔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众人即承响回挟天子令诸侯
B.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桓灵也
C.王恐状牡丹,花富贵者也
D.趣解兵凡三往,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小题4:.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4~17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A.可爱者甚蕃(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陶后鲜有闻( )D.宜乎众矣( )
小题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2分)
菊:       牡丹:     莲:      
小题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