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触摸春天》,完成小题。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触摸春天》,完成小题。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昨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因为常在其间流连,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小题1:“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2:“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请根据这些语句揣摩安静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标题为《触摸春天》,巧妙地暗示安静是个盲童,通过触摸蝴蝶来感受充满生命力的春天。
B.文章以美丽的月季花来营造春天的氛围,而安静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
C.本文通过安静拢住蝴蝶而后放飞蝴蝶,刻画出一个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的天真善良的盲童现象。
D.文章卒章显志,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答案

小题1:“极缓极缓”这一叠音词的运用(或重复运用“极缓”这一词语),细腻地描写了安静伸手的动作极其缓慢轻柔,生动地刻画出安静兴奋而紧张的微妙心理。
小题1:咦,这是什么?它在我手指间扑腾着,是美丽的蝴蝶吧?啊,小蝴蝶,你不要怕,让我好好感受你的飞翔,真想长出一对翅膀,与你一起自由地飞翔。(必须能描写出安静从蝴蝶扑腾中感到惊讶的心理状态,描写生动、细腻,且语句衔接连贯可以得满分,反之,酌情扣分。)
小题1:C(“保护环境”无中生有,文章的主题在于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触摸春天》,完成小题。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住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失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非不深也(   ) ②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亲戚之(  )  ④得天下矣(   )
小题2:.下列划线的“之”子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委而去B.夫环而攻
C.所欲与之聚D.桀、纣失天下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谈到“治国”道理即实行“仁政”。【甲】文以   设喻来论述治国的道理,而【乙】文则认为“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才能实现“仁”,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就是: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空乏其身(          )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小题1分,②小题2分,共3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分析。(2分)
小题4:.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溪行   (2)渔人甚之 (3) 沙鸥翔  (4)酒临风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3:理解填空。(4分)
甲文描写了两地的优美的景色,即        之景;乙文写了两时之景,即       之景。
小题4:两文的作者都写到了“乐”, 请结合全文,说说它们的用意各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下面题目。( 12 分)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pān )B.出泥而不染(xū)
C.清涟而不妖 (zhū)D.可远观而不可玩焉(xiè)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l)香远清        益:              (2)亭亭净    植:              
(3)陶后有闻      鲜:              (4)乎众矣    宜: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l)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小题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
怒 绿
刘心武
①那绿令我震惊。
  ②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③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⑤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⑥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⑦那绿令我景仰。
小题1:概括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那一天                          30多年前
——被雷劈残的古柳抖擞绿枝,我企图以画传其神髓 ——
改革开放后                                最近 
参观国内外画展,断株重蹿新枝的作品令我感慨——丰                           
小题2:第⑤段画线句是否可以改成“不管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还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这样用语更显连贯。你以为如何?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3:品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3分)
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
小题4:作者为什么称“那绿”为“怒绿”?(4分)
小题5:作者为什么对那绿始而“震惊”,终而“景仰”?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解说。(4分)
小题6:对本文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叙写断株再绿的情景,较多地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
不屈不挠的精神。
B.“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默然枯立”等描述是一种铺垫,是在为下文的蹿出绿枝“恨
不能穿云摩天”蓄势。
C.“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之“非同一般”是指其经受过惨烈的磨难;句间用逗号
停顿,意在强调“那绿”。
D.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抒发对生命力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
谐相处的愿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