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张梅的《天地间一株麦子》一文,回答小题。(18分)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麦子伴着秋霜种下,经过寒露的浸泡,在万物萧疏的季节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张梅的《天地间一株麦子》一文,回答小题。(18分)
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
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
麦子伴着秋霜种下,经过寒露的浸泡,在万物萧疏的季节里,她却独自将生命的绿色抹在空旷寂寥的田野,成为农人冬日里的诗行。因此,小麦是生命的悖反。在严冬中仍没有停止生命的跋涉,在雪被下演绎着一个冬天里绿色的神话,成为生命的另类。
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初春,返青的麦苗最先将生命的信息传递出来。一场春雨,几阵春风,走到麦田里,似乎能听到小麦拔节的声音:劈啪,劈啪……令蜷缩一冬的人们不由得心潮澎湃、血管贲张。
馈我一粒种子,便有万粒归仓;贻我一丝春雨,便能忘我生长。麦子似乎要急于回报农人,以接青黄。
所以,麦子是一种懂得感恩的庄稼。
麦子扬花了,田野里便熏蒸着馥郁的麦香。清新绵长,似融进千年岁月的佳醪,浓而不醉,使人神清气爽——这便是麦花的清香。然而,你见过麦子的花儿吗?即使麦田如海,也望不到一丝花痕,因而人们很少记起咏赞麦子,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招摇的花儿:油菜花的绚烂铺张、桃花的矫情妩媚……
麦子花即实,实即花,花实一体。为了成熟,她连美丽也省略了。
然而,你也不必叹惋忧伤,因为它已将生命里最浓重的一笔在最后宣泄出来。你看,那如阿尔的阳光一样灿烂,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摄人心魄的金黄,才是生命的颜色。它张扬而不失厚重,辉煌而不显娇媚。
然而,麦子美丽的极点又是生命的终点!
布谷鸟叫了,黄鹂叫了,五月是农人的节日。
农人蘸着月光在磨刀石上磨起悬了一年的镰刀,磨成一弯新月,映着月光试一试刀锋,刀刃遂将月光斩断,簌簌落了一地。
中午,割麦人一般是不回家的。麦海无边,麦粒爆裂。太阳火一般地炙烤,急于归仓的小麦哪容得下农人喘息,割麦人只好嘟囔一句:“火里麦啊!”
此后,便是上场、脱粒、晾晒、收仓。
啄木鸟敲响林子的寂寥,古老村落的舂声也应声而起,从千年而下,悠长、邈远。现在,这种舂具虽然已为现代先进的机械所代替,成为博物馆里的悬挂,但这千古的舂音却如我心脏的律动,同频而跳。
将水发过的黄澄澄的麦子放到石臼中,在舂杆的起落中,掌舂人肃穆、矜持。那不是一般意义的劳作,而是在进行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仪式。
至今,在许多农村,还保留着上新麦坟的风俗。在夏至前后,新麦下了场、入了仓后,将新麦磨成面,选最好的雪白头遍面做成面食。用新出笼的白面馒头或者刚出锅的水饺,来祭拜天地和亡人,表示吃上了新粮。在农村,只有吃上了新粮,才算实实在在地踏进了生命的另一个年头。
月华如水。麦子如一位思想者在月光的点化下肃立、沉默,一肃立就是千古,一沉默就是万年。无需用语言表达,麦叶轻扬,麦穗昂首,一切皆在神与神的相遇间。
我至今才明白:万物皆有神思,都是田地间的精灵。
再一次置身麦田,屏息、凝神,刹那间,我感觉双脚扎根,双臂舒展,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
小题1:作者写“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是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这样变换人称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3:文末说“自己也成了天地间一株麦子”,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你从文中“我至今才明白:万物皆有神思,都是田地间的精灵”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6分)(不少于两点)
答案

小题1:时间顺序;麦子从播种到收获的顺序或从秋天到冬天到春夏的过程。(4分)
小题1:“我”指的是麦子:变换人称,以麦子心理活动的形式描写麦子的忘我生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急于回报农人的迫切心情。(4分)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具有史诗般生命的麦子的礼赞,以及作者想要谱写像麦子一样的生命乐章的愿望。(意近即可) (4分)
小题1:示例:既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神思,我们就应该学会敬畏自然,珍重(保护)自然界的花草虫鱼,热爱自然界的一切,使人与自然更趋和谐。(意近即可)(6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张梅的《天地间一株麦子》一文,回答小题。(18分)所以,麦子是经冬的庄稼。我觉得麦子更是一部生命的史诗。麦子伴着秋霜种下,经过寒露的浸泡,在万物萧疏的季节里】;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20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⑿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⒀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⒁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⒃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以衾拥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8分)
(1)绝:天下独(          )  (2)好:鸟相鸣(          )
百叫无(          )            读书(           )
(3)至:礼愈(           )   (4)而:久乃和(         )
舍(           )       足肤皲裂不知(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家穷,无法买书来看,每天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抄写,计算好了日子归还。
B.我家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C.我家穷,没有地方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抄写目录,计算好日子归还。
D.我家穷,没有办法找到书来读,每天假装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记下来,计算着什么日子归还。
小题5: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2分)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D.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知道
小题6:“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2分)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给两顿饭吃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曹刿论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4分)
(1)肉食者(          )               (2)牺牲玉帛(          )
(3)小惠未(          )               (4)公将鼓(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故有名马(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才美不外(        )      (4)之不以其道(          ) 
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3分)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小题1: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2分)
小题2:“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2分)
小题3:“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2分)(2分)
小题4: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2分)
小题5:“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1分)
小题6: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⑶“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⑷“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⑸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小题1:上文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     的角度,由      ,由      ,写出了花的“盛”。
小题2:“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小题3:“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
小题4:画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             
小题5:文中写花繁多茂盛的句子还有哪些?
小题6:文中画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小题7:“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         之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