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得如大海波涛中的一叶扁舟。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的,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⑤可这些苇却显得那般瘦俏,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可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笋、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⑧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连出了一幅美妙的景象。
(选自2010年22期《语文周报》,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2分)
          —— 惊喜 ——         
小题2:赏析下面句子。(2分)
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笋、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小题3:作者写双台河湿地保护区、渤海湾、白洋淀的苇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4:荒漠中的苇给了作者怎样的启迪? (2分)
小题5:下列出自课文的语句所表现的生命形象与选文中“苇”的形象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那就是蝉的生命意义。”(小思《蝉》)
B.“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张晓风《行道树》)
C.“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张锋《化石吟》)
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

小题1:(2分)无聊(寂寞)、敬佩(敬仰)。(意对即可)
小题1:(3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用一组动词生根、发笋、开花(1分),表现了柔弱的苇执着、顽强的生命力(1分)。
小题1:(4分) 以双台河湿地保护区、渤海湾、白洋淀中的大芦苇荡群居的苇的形象(1分)衬托(对比)(1分)荒漠中苇的执着顽强(1分),突出文章主题(1分)。(意对即可)
小题1:(2分) 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意对即可)
小题1:(3分)C
解析

小题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填写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体会对比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小题1:“苇”的韧性。C项不相符。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4分)
(1)诲知之乎:                            (2)吾日三吾身:                 
(3)知也:                                (4)温而知新: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为”与“仁以为己任”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知之B.项之强
C.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D.以虫蚁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4: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让你选一句《论语》中的话作为欢迎标语,你将选哪一句,为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4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1:选文①分别从              、             四个角度对春风展开描写。 (4分)
小题2:品味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4分)
(1)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2分)
小草也青得你的眼。
(2)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小题3:选文第②节除了写雨,还写了灯光、房屋、雨中的人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呢?(4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作者描绘的春风、春雨洋溢着生命的灵气,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第①段通过多种感官描写春风,作者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C.第②段先写雨中的景致,再写春雨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图画。
D.选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精确的观察,细致抒写了对景物的内心感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初,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小题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通史。(3分)
小题2:解释划线字词(4分)
(1) 孤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 孰若孤?(      )
(3) 太夫人荻画地(      )                  (4)其稍长(      )
小题3:从第一段选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从第二段选文中可以找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翻译句子(4分)
(1)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5:读完欧阳修儿时读书的故事,给你的启发是?(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奎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奎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
小题1:(甲)文选自《孟子》,孟子,名   ,字                时期思想家。
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所欲有甚生者——           (2)故患有所不也——
(3)能改心以事宋者皇上——     (4)天祥泫然出——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小题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        勒:           
④山岚色之妙        设: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负势竞,互相轩邈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
B.①猿则百叫无 .②月景尤为清
C.①夹岸高山,生寒树②在朝日始出 .
D.①梅花寒所勒 ②歌吹风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