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请结合文中划线句,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3分)
小题2:文中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紫藤萝花衰败零落,有什么用意?(2分)
小题3:文章开篇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小题1: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一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为下文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
小题1:从内容上看,开头因为“我”不由自主地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而停住脚步,设下悬念,结尾因为“我”看花,忆花进而到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受到紫藤萝花生命力的感染,作者始终围绕着紫藤萝花抒发感情。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升华主题。
解析

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明确对比手法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从内容上看忆花进而到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受到紫藤萝花生命力的感染,作者始终围绕着紫藤萝花抒发感情。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升华主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而去之         (  )   (2)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固不以山溪之险(   )   (4)寡助之,亲戚畔之 (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环而攻之不胜委去之
B.然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险多助之至,天下顺
D.域民不封疆之界问:“何战?”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谢安赴宴 (6分)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广朝士(       )            (2)王甚(     )
(3)当作何(       )            (4)相与前(       )
小题2:翻译画画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2分)                                    
小题3: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侍臣曰      (2)见其食将饭      
(3)尔为人主        (4)可以自鉴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许寡人B.一犬坐于前
C.如土石何?D.择善者而从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小题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3分)
雪国里的精灵
李存葆
①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上了雪后的崂山。
②从哨所直线下山,无路可行。我与哨长扶石踏雪,当来到一处向阳处的山坳里时,我俩俨然成了雪人。
③此处有平畴半亩许,东西两边山崖下,古松奇槐相见,北面是一片竹林。竹丛旁有暗泉流动,像木琴一样敲打出丁冬丁冬的乐音。沉甸甸的积雪,缀满竹的枯枝黄叶,把亭亭玉立的竹竿压弯。整片竹丛竟像一群周身缟素的云鹤,交颈而眠。
④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⑤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面,正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面,呈现在面前的竟是一片美艳的小花。我也快速而细心地用双手扒着雪层,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顿时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
⑥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轻易降落。
⑦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它们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⑧又是很多年前,去北疆早春的大森林,虽然萧索且寂寞,但它却赠我以深邃和幽远;雪国的大洁白虽然凝滞而单调,但它却深埋了一切龌龊,使我远离了远方的喧嚣和***动,雪国的大洁白以诗意般的沉默赐我以诗意般的思索。
⑨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安睡着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的,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
⑩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几乎能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此时,我的惊讶之状,绝不亚于在崂山中的那次寻找。
⑾几朵蓝色的小花,使我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小小的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就是这漫漫雪国里的精灵!
⑿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⒀人们惯常吟诵刺破青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人们也惯常喜爱咏唱那报春的腊梅,好像只有它才是唯一的傲雪斗霜的花魁。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夏的预报和序曲。
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们,谁也没有权力去有意无意地践踏它们……
小题1:请简要概括作者两次偶遇小花的经历。(2分)
第一次: 在雪后崂山的雪层中发现一簇簇充满生机的小花。
第二次:                                           
小题2:文章把小花称作“雪国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2分)
                                                                 
小题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2分)
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
                                                                 
(2)说说第⒀段划线句中划线字的含义。(2分)
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夏的预报和序曲。
                                                                 
小题4:作者在写平凡的小花前,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雪之大而广?(2分)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花喻人,在赞美平凡小花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B.“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外观,也指小花精神。
C.结尾意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像小花小草一样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D.文章长句和短句结合,多用排比,语言富有变化,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3分)
岳阳纪行
袁宗道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墨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胞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白苏斋类集》卷十四)
【注释】①石首:地名。②濡迟:慢。③尼:滞留。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①日出于斯(   )     ②过岳阳,游洞庭 (   ) 
暮风极大(   )     ④明日,风始定     (   )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故帆樯绕其腹背
A.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B.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D.其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小题3: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水如明镜,山似青螺。
                                                                   
(2)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
                                                                    
小题4: 本文紧扣一个“     ”字来描写岳阳风光。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表现岳阳风光的:①石首到岳阳一路风光的清丽秀美;②         ;③洞庭湖的澎湃气势和神奇色彩。其中“         ”一句让我们想到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