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见之 及:等到
C.焚之 趋:追逐
D.长必之 好:喜欢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B.以是人多书假余
C.皆美于徐公D.光先帝遗德
小题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小题4: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
(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解析

小题1:可以用排除法,其它三个都是正确的,选中C项。趋字在此处应为快步走的意思。
小题1:文言虚词“以”的考查,例句的 “以”表目的,与D项用法相同。
小题1:原文中句云“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故“玩物丧志”之说是错误的。
小题1:此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注意课外词语想课内,想平时的文言知识积累,将难题难句一个个字词分解开来,即可得到正确的句义了。如“安、异日、乎、刑”等。
译文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更严重的,有人终生不仰望天空,说:‘我厌恶天是圆的。’有人告诉他天是空阔无边的,人不能看到尽头,远远望去天幕四面垂落,因此说天是圆的,其实天并不圆啊。他回答说:‘天即使不圆,但被人称作圆的,我也讨厌。’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达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能知道次山你以后不是说话圆滑、行事圆滑、动也圆滑、静也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们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之酒寓:寄托
C.佳木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快乐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
B.行者休树其一犬坐
C.不知人之乐温故知新
D.醉能同乐安陵君许寡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小题1: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花敦颐独与B.有久不决小大之(《曹刿论战》)
C.濯清涟不妖吾恂恂起(《捕蛇者说》) D.可爱甚番负歌于途(《醉翁亭记》)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小题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敦 颐 至 一 讯 立 辨
小题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3分)
小题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门人弟子其室(塞满,充满)B.四僵劲不能动(肢体)
C.右备容(臭味)D.同舍生皆被绣(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衾拥覆,久而乃和B.无从致书
C.塞忠谏之路也D.其境过清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5: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小题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同者何人(《爱莲说》)
C.又他家所藏才美不外(《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者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4分)
①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      ②遇其叱咄 (    )
③尝僚属(     )                  ④讽诵之声琅然于远近(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计日还               有好事者船载入(《黔之驴》)
B弗怠                 孔子云:“何陋有?”(《陋室铭》)
C少所嗜好            峨冠多髯者 (《核舟记》)
D讽诵之声琅然闻远近 其剑自舟中坠水(《刻舟求剑》)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3)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小题4:【甲】【乙】两文列举的求学读书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