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古文阅读(5分)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文阅读(5分)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 明史·张溥传》 )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2 分)
(1)俄顷立                         ( 2)日沃数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 分)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           
小题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l 分)                                  
答案

小题1:( l )完成(2 )热水
小题1:( 2 分)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小题1: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汤”这个字,就要注意该字的古今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如、始、已”等关键字,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先抄后烧再重抄”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溥幼嗜学”的具体描写来谈本文的启示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古文阅读(5分)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紫藤萝瀑布(节选)(15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A ( 溅落、迸溅、溅起 )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B ( 接着、盖着、挨着)一串,一朵   C  (接着、盖着、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在语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C三处。(3分)
A处应填                  B处应填                C处应填           
小题2:解释文中的两个短语:(2分)
春红已谢                                忍俊不禁                        
小题3:“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划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萝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4:从“焦虑和悲痛”中走出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小题5:文段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不亦乎(        )                   人不知而不(       )
不习乎(        )                   死而后(       )
小题2:把下列句中“知”字指代内容的相应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3分 )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 (3)是知也 (    )
A. 通“智”,智慧      B. 了解      C. 知道
小题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小题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传说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教育思想?(请你举出一个)( 2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解: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持祭祀的人。  (2)舍人:指左右亲近的人。  (3) 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5)画地:在地面上画 。
(1)酒且饮之(       )        (2)蛇无足(       )
(3)饮其酒(       )          (4)为蛇者(       )
小题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赐其舍人卮酒B.遂饮其酒
C.终亡其酒D.其恕乎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小题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 周敦颐(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2:象征君子不与污浊的环境同流合污,也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4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 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
①念无与为者(              )     ②遂至承天寺(              )
③水波不 (              )     ④遗世独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小题3: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2分)
小题4: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