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子划线字意思。(4分)
(1)有龙则灵                      (2)可以素琴       
(3)则商也                    (4)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小题3:甲文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2分)
小题4: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刘禹锡所提到古贤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4分)
答案

小题1:(4分)(1)灵验,神奇 (2)调琴,这里指弹奏(3)每天,一天天地 (4)因此
小题2:(4分)(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小题3:(3分)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2分)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1分)
小题4:(4分)“诸葛庐”或“南阳诸葛庐”(2分)“子云亭”或“西蜀子云亭”(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的“日”的活用,“日”是句词,在句中做状语,译为“一天比一天”;“是以”是倒装,本为“以是”,意为“因此”。
点评:本题不难,字词简单,易于解释。解释古文字词,学生总是习惯地用现代义替代古义,这是习惯问题,所以要加强古文方面的学习,培养学习古文的好的思维,好的习惯。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注意字词的借代义,“丝竹”指乐器,借代“音乐”,“之”主谓之间不译,“乱”:形容词动用:扰乱,“案牍”,主公文的案桌,借指“公务”,“劳”,意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第二句,“好”:喜欢;“贤”:比……贤良,“处”:相处、交往;“说”:评价;“若”:比。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3:
试题分析:从作者对“陋室”环境、人际交往、生活情趣的描写和用诸隐士自比来看,作者喜欢清静无扰的生活,远离官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点评:本题不难,全诗所表现的情感还是很明显的。理解诗人的情感,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事物上去理解,分析作者所写事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寄托其上思想与情感。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中找出即可,诸葛亮曾隐居于隆中草庐;西汉文人杨雄,子子云,身居陋室而志向远大,最终青史留名,后人在他少年潜居之处建亭纪念,是为“子云亭”。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学习古文,所涉及的典故要了解清楚,一方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文化素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不能前时之闻           (2)之天也       
(3)于材人远矣             (4)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往水中,还,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免焚。生醒,方见
尔后生因暗行,堕空井中。狗***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狗便往水中        录毕,送之
B君可我。          远海门
C乃路人云          此中人
D火免焚            数八层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
B生醒,方见之          物外趣      
C系之去             结友别          
D 堕空井中          所欲有甚生者
小题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小题4:根据选文回答。(4分)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2)上
(3)执而临之                    (4)可诬一世之人
小题2:翻译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小题3:(3分)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小题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郭沫若的《白鹭》,回答文后题目(共13分)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画面名称
画面形象
画面特点
白鹭钓鱼图
 
和谐自然
 
枝头闲立
悠闲舒适
白鹭晚飞图
黄昏低飞
 
小题2: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小题3:评论家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小题4:“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阅读下面的文段,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发现平常之景、平淡之人的美。
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秀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挺拔的大树,葳蕤的小草,芳香的泥土,美丽的田舍,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也觉得有韵有意。                                   (《京郊日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秋水时至(       )              (2)河伯欣然自喜(             )
(3)河伯始旋其面目(        )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于是焉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而轻伯夷之义者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D.河伯始旋其面目其真无马邪(《马说》)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4:《秋水》全篇文章都在设喻,那么从贻笑大方、望洋兴叹两则成语中,从整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