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2)上
(3)执而临之                    (4)可诬一世之人
小题2:翻译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小题3:(3分)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小题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1)喂养,饲养(2)责问(3)鞭子(4)怎么4分)
小题2:(1)想要和一般的马(所获得的待遇)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鞭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皇帝命令封德彝推荐贤能,很久都没有推荐。(6分,每项2分)
小题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3分)
小题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食”在《马说》一文中有三个意思:吃、吃一顿、饲养,本句中第二个“食”是“饲养”;“策”在《马说》一文中有二个意思,一为“鞭子”,二为名词动用“驱赶”,本句中为“鞭子”。
点评:本题有不难,常见字词,易于理解。学习时,多阅读古文,掌握丰富的古文词汇,了解常见的句式和语言规则,培养自己阅读古文的语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解释清楚关键字词的意思,第一句,“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不可得”,意为“做不到这样”;“安”:怎么;“求”:要求;“千里”:一下子跑千里的路。第二句,“策”:驱赶;“以”:按照;“道”:方法;“食”:饲养,“尽”:完全发挥,“材”,指能一驰千里的能力;“鸣”:嘶鸣;“通”:通晓;“意”:意思。第三句,“上”:皇上,“令”:让,“举贤”:推荐贤能之人;“久”:很长时间,“无所举”:没有推荐。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比较容易翻译。古文中虽然大多数是一字一义”,但也有两个字表示一个相同的意思,叫“复合义”,翻译时用一个意思就行。
小题3:
试题分析:甲文中作者是用千里马的遭遇来比喻人才不被重用,借马之物说人之事。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显然是重视人才会用人才。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过此句,学生熟悉。学习古文,不仅是从语法上学习语言,更要学习古人写作方法,赏析作者精彩的描写。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都有优缺点,要发挥自己长处,弥补短处这些道理上来谈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短文内容易懂,易于抒发感想。学习古文,不仅是了解掌握古文的字词和一些写作方法,更要从古文中的汲取思想精神方面的营养,从作者或文中人物形象上“尝求古仁人之心”,这才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意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郭沫若的《白鹭》,回答文后题目(共13分)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画面名称
画面形象
画面特点
白鹭钓鱼图
 
和谐自然
 
枝头闲立
悠闲舒适
白鹭晚飞图
黄昏低飞
 
小题2: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小题3:评论家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小题4:“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阅读下面的文段,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发现平常之景、平淡之人的美。
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秀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挺拔的大树,葳蕤的小草,芳香的泥土,美丽的田舍,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也觉得有韵有意。                                   (《京郊日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秋水时至(       )              (2)河伯欣然自喜(             )
(3)河伯始旋其面目(        )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于是焉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而轻伯夷之义者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D.河伯始旋其面目其真无马邪(《马说》)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4:《秋水》全篇文章都在设喻,那么从贻笑大方、望洋兴叹两则成语中,从整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曾期待
湘湖,家乡的秀丽之湖。一个曾为北宋萧山县令杨时所吟“潮光写出千秀峰,天影融成十里秋”的湘湖,不仅山清水秀闻名,更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当我首闻区政府将大唱“西湘记”的宏伟蓝图后,心中期盼开发后的湘湖将成为西湖的姐妹湖已指日可待。那是2003年11月,我曾怀着对开发湘湖风景区的满腔热忱,向《萧山日报》写信,倾诉自己对开发湘湖的关注。
我曾期待经过精心装扮的西湘姑娘与甘愿献身救国的西施姑娘相比,更加含蓄、雅致。而今天,在二期工程后的湘姑娘,她是多么的纯朴、雅秀,在世人心目中是多么的不同凡响。我曾期待在未来的开发建设中,能亮出“到湘湖旅游,看天下第一舟”的口号,凸显天下第一舟的感召力。如今的湘姑娘已通过休博会走向世界。那国宝级文物不仅赞颂着华夏文明,提升着民族自豪感,也必将成为永久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的期待已在湘湖风景区管委会描绘的蓝图中得以实现。目前,国宝独木舟得到了妥善保存,湘姑娘之秀丽与文化品味,犹如高考中的满分作文,已最大程度得到了旅游界的赞美,也满足了游客的心理期待,让我情有独钟。
我曾期待地说,一般游客喜欢选择有景点、园名、楼阁名的画面拍照,以鉴别到过此地。湘湖一期工程结束后,我曾三次来至她的身边。她已是那么的婀娜多姿,让我见到她后,既渴望脚底生风,揽尽她的全身;又甚感流连忘返,有难以割舍之情。为此,我特将她的倩影摄下,作为我电脑桌面图案,能让我每天与她形影不离。
我站在忆杨亭前凝思:这湘浦观鱼景区酷似湘姑娘的面容,那亭台楼阁廊呈五官端庄,那花树筏鹚联似首饰脂香,曲桥像画眉,碧水似脸蛋,黛瓦为秀发,铭石呈发夹,西湘姑娘的尊容让人细品不厌,“回头率”很高。我更想象那湘堤与跨湖桥酷似西湘姑娘的肩膀与扇章,肩负着历史与典故,展示着文明与身价。我还把越堤比喻为西湘姑娘胸前的一条秀丽的绶带,我身处绶带,既坐享美景,更移步换景,感叹着西湘姑娘那慷慨大方的气质与得天独厚的天生丽质。
记得去年中秋节,我们全家人驱车来到越堤赏月。那夜明月当空,我站在越堤上,只见休博园内灯火通明,游船悠悠地穿越堤桥,不禁使人想起刘基“小艇曲穿花底出,游鱼相伴镜中行”的诗句。明月旁不时有一架架客机似流星般穿越,让小孩们格外高兴与注目,也许客机也在向夜色中的湘姑娘致意。站在越堤的我,面对寂静的湘湖四周,山影成黛色,灯光似串珠,不由使人产生“跨湖夜月直忆杨时令筑堤德惠萧然,越城晚钟漫思刘基行讴诗芳雅湘湖”的意境。
怀着对湘湖开发建设与休博会的参与热情,在湘湖风景区管委会公开征求金点子的活动中,我家翁婿二人曾积极参加,我们的金点子均刊登于《萧山日报》,而婿小祝的金点子最终还获高奖。
我迷醉湘姑娘湖池堤柳长廊金联之秀美,我更痴迷她视野开阔高瞻远瞩的气质。总之,让我借此文祝福咱萧山的西湘姑娘:“服饰”更别有风情,“气质”更高贵典雅,名声能穿越时空走向世界。这祝福就是一位普通市民的期待,更是一位旅游爱好者的期待。(本文选自《湘湖》)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①.西湘姑娘的尊容让人细品不厌,“回头率”很高
②.当我首闻区政府将大唱“西湘记”的宏伟蓝图后,心中期盼开发后的湘湖将成为西湖的姐妹湖已指日可待。
小题2:文章题为“我曾期待”,从全文看,作者期待的是什么?请分条简要回答。(6分)
小题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她已是那么婀娜多姿,让我见到她后,既渴望脚底生风,揽尽她的全身;又甚感流连忘返,有难以割舍之情。
②.那亭台楼阁廊呈五官端庄,那花树筏鹚联似首饰脂香,曲桥像画眉,碧水似脸蛋,黛瓦为秀发,铭石呈发夹。
小题4:文中的“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把湘湖称为“西湘姑娘”?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注音并解释:(4分)
缥:               湍:            邈:             戾:           
小题2:翻译:(4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3: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____  ___          __ 
__                                                               。(2分)
小题5: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 cùi (       )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 1óng(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小题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                                                                
小题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答:                                                                 
小题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3分)
答:                                                                
小题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