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9分)春风柳上归“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9分)
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
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弹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色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涩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和谐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色新新,还未成翠色,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色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色,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色中,静静等待光阴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色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色。
小题1: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在作者的眼里,春色在柳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柳色代表着春色,说说其中的原因。(4分)
小题3:本文重点写柳色,写桃花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文章两处写到“慢慢走,欣赏啊”,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材料连接: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是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着:“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
请阅读上面一段文字,说说与《春风柳上归》在写景手法上和情感上的相同之处。(4分)
答案

小题1:开篇点题,(1分)交代本文的描写对象。(1分)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春色和柳色作铺垫。(1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诗情画意。(1分)
小题2:(1)绿柳婆娑,是第一抹春光。(2)早春柳色新新,远看如同水墨画。(3)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4)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答对三点得满分)   
小题3:起衬托作用。(1分)用桃花晚开衬托柳树是最先装点春光的标志。(2分
小题4:第一处写从侧面表达了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引出下文对娉婷风姿、婀娜之美的柳树的描写;(1分)第二处是照应上文,(1分)再次抒发作者的陶醉、喜爱和赞美之情,深化主题。(1分)
小题5:材料文字和《春风柳上归》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春天的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2分)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本文中,所引用的诗句还有点题的作用。交代了对象“柳”。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把文中对柳树的赞美写出即可。如:第一抹春色,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柳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色等。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是写作手法,本文重点赞美的是柳树,写桃树的目的即是衬托柳树的形象。
小题4:
试题分析:分别分析这句话所处的位置,第二段处,告诉大家要好好欣赏,侧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第二处的作用要从两方面分析,结构上和内容上。结构上,照应上文,内容上深化主题。
小题5:
试题分析:从修辞方法和各种感觉上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9分)春风柳上归“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色涂上柳梢。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注:①闻道:懂得道理。②固:本来。)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下题2】本文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又不繁富复杂。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题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侧重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以“高”状山,以“寒”写树,照应一“奇”字。
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最后总结,揭示主旨。
D.文中“千百”,“千”“百”等词都是虚指,极言其多。
小题3: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应付了事、不思进取的厌世思想。
B.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淡泊人生、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C.作者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夷蔑视之情。
D.表达了作者向往美好大自然,从侧面衬托富春江的魅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山之恩
蔡家园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删改)
小题1: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2分)        (1)口口      (2)口口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3分)
小题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3分)
小题4:联系全文,试分析结尾处“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的艺术特色。(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而去委而去B.岸势犬牙差互如土石何
C.其境过清扶苏数谏故D.乃记之去夺***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文第①段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选文通过描写幽深凄清的环境,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的心境。(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
【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之。”公曰:“勿***,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烛邹》)
小题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小题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