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外,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向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有帮他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_____,儿子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他看到儿子上课的小楼已变成废墟,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
2.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对他深表同情,但断定孩子绝无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
3.责任感 信任
4.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表现了父亲的执着(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深挚的爱。(意对即可)
5.①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②校长、队长关心父亲的生命安全;
   ③警察劝父亲控制好情绪;
   ④好心人劝慰父亲。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门后头吃。"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我都没动过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子底下。“阿巧”,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子底下的钱换了地方。“嗯?”后母揭开席子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求人借钱多难。”我吃饭时说。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不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三次深刻的教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忆冼星海》,完成下列问题。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吉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忆冼星海
茅盾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我看着你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6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划线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爆竹的记忆(节选)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是放炮。
  尚未进入腊月就开始一分二分地攒钱,为的就是买鞭炮。鞭炮终于买上,把它藏到一个安全妥当的地方,每天都前去查看,看看还在不在,少了没有。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一直漫长地持续着,直到大年初一早上。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父亲已经起床,在外面放了三响大雷炮。那是开门炮。新的一年的大门算是响亮地开启了。在母亲的吆喝声中,我们也睡眼惺忪地,然而却是兴奋无比地从床上爬起,穿好新衣服,从自己的鞭上揪下几个小炮,穿过父亲三声开门炮的余响,走出门去,进入了新的一年。
  不论谁家的孩子,每人都只有一挂一百响顶多二百响的小鞭。要想让悠扬的炮声贯穿整个新年,就只有把鞭拆开,一个个小炮单独来放。这样你就可以一百次二百次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响彻整个天空的巨大声响中,弄出自己的声音,这仿佛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发言。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因为所有的人家都是穷人,所有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孩子。我们最为奢侈的享受是挤着看谁家父亲高高挑起一挂鞭,点燃了,连续的爆响开始了,我们一窝蜂拥到那位父亲的脚下,拼命抢拾那些没有放响的小炮。我们不顾头顶上的鞭炮正在燃放,不顾大人们夹杂着嬉笑声的呵斥。
  到临近早饭时,家家户户门前只剩下落红缤纷。与凌晨时分连续不断的爆响相比,此刻是难以忍受的寂静。成群结队的孩子逡巡在各家门前,大家低着头,仔细地搜寻,指望着能有意外的收获,但是,除非特别幸运,你不可能有所发现。这时候,你就只好动用自己的库存。从口袋里摸出一枚小炮,迅速地点燃,把它抛向别的孩子,那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躲开,小炮已凌空炸响。
  这时候听到母亲歌声一般嘹亮的叫声,那是开早饭了。这样也好,口袋里还有剩余,吃过早饭,慢慢来放。我们在灶台边上端起饭碗,看一看的确是一年一次不掺粗粮的香喷喷的油茶,而且心中又不由得想到中午的饺子,便满心里都是高兴。
  不知为什么奶奶却跟母亲说:“唉,又是一年了!”母亲居然响应道:“唉,年年难过年年过。”奶奶和母亲总是这样的悲观主义者,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她们给全家人做新衣服,做饭,做春节待客用的所有的一切,她们从腊月忙到正月,差不多有半个冬天都是为了准备过年,然而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她们就开始了长吁短叹。这是我们难以理解,也是不愿意去理解的,我们只一心想着要去放炮。(作者:聂尔)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逡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吁短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围绕“爆竹”回忆了哪些有趣的往事?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门前只剩下落红色缤纷”比喻修辞,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的一种揪心般的幸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群结队的孩子逡巡在各家门前,大家低着头,仔细地搜寻,指望着能有意外的收获,但是,除非特别幸运,你不可能有所发现。”划线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我们都会以最隆重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呢?介绍一下,和同学们分享。(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的弧线
  ①母亲胳膊腿疼的毛病,是在生产队担沙的时候落下的。记得我都上小学五年级了,还拿母亲开玩笑。母亲在灶火堂一边烧火,一边说:“今天的胳膊疼痛得厉害,该变天了哦。”我便趁势学着电视里天气预报的口气,高声播报:胳膊疼,腿疼,下雨天阴。
  ②那会儿,更多的事情不懂。有一次,母亲到大队里,为队部洗床褥被单。那些床褥被单,时间太久了,臭气难当。当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当着母亲的面说,丢人,竟然去给大队洗被褥,梁顶的四茹他妈都不会干,你却去,胳膊腿疼,活该!父亲拿起笤帚就揍我,一边揍,一边骂:“不多挣个义务工,你拿什么去上学?”虽然母亲竭力地袒护着我,但我内心里依旧充满着对母亲的不屑和蔑视。
  ③但什么也阻隔不了母亲对我的爱。有一年,母亲来县城的高中看我。换粮的车队临时有事,到马市口去了,母亲只好中途下车,离城里还有十五的路呢。母亲背着个大包袱,硬是一步一步,拖着疼痛的双腿到了县城。看到我的时候,母亲哆嗦着站不住,就坐在学校大门口的水泥台上,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揉搓着有些肿了的双腿。母亲走的时候,我要送她一程,母亲说:“妈没事,妈没事,你回去吧。”说完后,头也不回地走了。结果,没走出几里路,母亲便疼得一步也走不动了
  ④大二的寒假,我用做家教的钱破天荒地给母亲买回几瓶治关节炎的药。母亲高兴极了,她把药放着,却舍不得吃。逢左邻右舍的过去,才从柜里拿出来,说:“这是小子给买的。”言语中充满着喜悦和自豪。后来,我上了班,再给母亲买药回去,她便责怪起来:“贵巴巴的,买这个干啥?我的胳膊腿又没事,好好把钱攒下来,等着买房的时候用吧。”有一次,母亲悄悄地把我拉到柜边,把上面的米轻轻扒开,露出几张钞票来,说:“这不,妈也正给你攒着呢。”
  ⑤我不禁泪水朦胧。
  ⑥好不容易,房买下了,账也还清了,母亲该享几天清福了,有一天,母亲打电话来说,她把村里的二十几亩稻田包下了,准备种几年。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一天到晚胳膊腿疼的,还包稻田,简直不要命了。我给姐姐打电话,劝妈妈把地退了。然而,母亲最终还是没有听我们的。我说:“你不把稻田退了,将来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可别想让我们管!”说完后,我不管母亲的反应如何,就气呼呼地把电话挂断了。
  ⑦这两年,教重点高中,我一直顾不上回去。今年春节的时候,硬着头皮和学校请了个假,我和妻儿从平原回到了家。母亲似乎早已忘了我对她的“训斥”,忙着***猪、压粉条、磨豆腐,乐呵呵地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二十九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电视,一边喝酒,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上学的事上了,姐夫说,他们村里的小旦,今年考上了大学,结果家里拿不出钱来,去不了。说到这里的时候,父亲端着酒杯,把杯凑到了我儿子唇边,说:“咱小宝不用发愁,你奶奶说了,再多包几年稻子地,一定把你上学的钱攒出来。”说完,父亲笑了,儿子笑了,一家人都笑了,而那一夜,我却喝醉了。
  ⑧初四,我们张罗着回单位去上班。将走的时候,姐姐、姐夫、小外甥一家人出来相送,母亲腿脚不方便,我没让她出来。我们在车里坐定,朝着窗外的人挥手,就在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土坡上,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风很大,母亲倚在墙角,也正向我们告别,她吃力地想抬起被病痛折磨的手臂,没起来,又试了一下,还是没起来,车已经启动了,当我向那坡上扫去最后一眼的时候,母亲的手臂已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最美的弧线。
  ⑨一条比疼痛更长的,爱的弧线。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   ) 视(   ) 钱(   ) 揉(   )
2.第②段文章说“我内心里依旧充满着对母亲的不屑和蔑视。”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推测一下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第④段看,同是儿子给母亲买药,但母亲前后的态度却完全相反:由“高兴极了”到“责怪起来”,该作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母亲似乎早已忘了我对她的‘训斥’”中“训斥”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不禁泪水朦胧。”“父亲笑了,儿子笑了,一家人都笑了,而那一夜,我却喝醉了。”这两句话分别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