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爱处无声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
题目
题型:陕西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爱处无声
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继继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改动)
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四段画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经历了四个阶段。童年不懂父爱,反而将父亲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上中学(青春期)渴望得到如他人一样的父爱,却不能理解父亲无声的爱;工作后开始理解父亲的爱,并开始学着爱父亲;结婚时看到父亲寄来的DV,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虽无声却含蓄、深沉、真挚的爱。
2.①表现了“我”因无法理解父亲的温情和深爱,而产生的不满和抱怨。
   ②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含蓄、深沉、真挚和独特。
3.DV上的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记录着“我”的成长过程,包含着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4.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5.这是成熟后的“我”的自我剖析,同时包含着深深的歉意和悔恨。虽然这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也只有博大深沉的父爱才能包容我们的无知和幼稚;误解、刁难、对抗。父亲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父爱的无私和博大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回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爱处无声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亲吻爹娘》一文,完成下题。亲吻爹娘
江岸
  ①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②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④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⑤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⑦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
  ⑧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⑨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⑩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1.第③段写“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为何总做这样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写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请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
                                                                        读书卡片
                                                 篇名:亲吻爹娘               作者:江岸
摘句: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琴声中的玫瑰
  ①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②小雪一派淑女状: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嚣。
  ③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如水的琴声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找精神的玫瑰。
  ④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30元。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小雪是个很懂事的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然而在我陪小雪去填报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这可是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⑤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妈会明白的。”那位评委暖昧地笑了笑。
  ⑥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⑦小雪还是没有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她是很有希望过级的……”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冷静。
  ⑧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动。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动。那位评委悄悄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谢绝了。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头。
  ⑨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女儿,你要活在你洁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
  ⑩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她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她又想起了那句话:
  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1.请在横线上把本文的情节补充完整。
报名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失败
2.请简要分析⑦段中“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琴声中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音乐艺术、小雪及其母亲三个角度,谈谈你从小说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特殊的听众
落雪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
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羞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2.“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得益于一位“特殊的听众”。随着情节的发展,文章逐步揭示了其特殊性。“我”最初认为她是,后来才知道她是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感受到老人的鼓励是她用爱心演奏的真正的音乐,它美妙动听,令人感动。
B.“我”感受到老一辈音乐家对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企盼,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我”感动。
C.老教授技术高超,她演奏的音乐是这样美妙动听,令“我”陶醉。
D.“我”理解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深深地被她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打动。
5.本文重点塑造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的形象,但是文章中描写“妹妹”的文字也占有较大分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母亲的诗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战。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脑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的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
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荫又迎来了果实累累的秋……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年过去了。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睛。我低头哀叹道:“哎,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
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向前,哗的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竞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竞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写母亲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所做的两件事,分别对“我”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出的话,为什么竟被“我”称为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结构上颇有特色,请你至少指出其中两点,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被称为母亲的诗的文字,请选择不同角度,对第二首诗作一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家有小子初长成
水智子

  ①儿子“呱哇”落地之时,混沌蒙昧,一双小圆眼睛东张西望,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无比的好奇。在以后的时光里,他对给予他生命、把他带入这个新天地的人,维系了一种亦亲亦怜亦恋的情愫。
  ②两岁多一点儿,儿子学会说话不久。我和先生吵架,伤心无语,坐在床上抹眼泪。儿子从床头爬过来,拉拉我的胳膊,说:“别哭,别哭,我嚷他。”然后站起来,握着小拳头朝先生高喊:“怎么了?怎么了!”
  ③上了幼儿园,有一天,他告诉我说:“妈妈,我长大了想和杨晓荷结婚。”我说:“是吗?你很喜欢她吗?”他说:“是啊,结婚以后,我帮她洗衣服,帮她做饭,帮她照顾孩子。不像爸爸那样。”
  ④上了小学,每次去学校接他,他都要从头到脚打量我一番。有时会说:“妈,你穿这身衣服不好看。”有时会说:“妈,你这双鞋难看死了。”我问:“那你说我穿什么鞋好看呢?”他想想说:“穿一双粉红色的运动鞋。”我大笑:“你把我当成你们班的小女孩了?”
  ⑤有一天,他说:“妈,我以后不叫***了,叫你姐。”我说:“胡说!妈是妈,姐是姐,不可以混叫的。”他说:“那有什么,你不看电视里面,人家方世玉,管他妈就叫花姐。”
  ⑥儿子大眼睛,长睫毛,唇红齿白,圆圆脸粉嫩粉嫩,从小到大,很多次都被人误认为是女孩。我就经常把这些故事讲给亲友当笑话听,儿子也跟着笑。
  ⑦上了初中。有一次,和儿子去公园,他上厕所,看厕所的老婆婆儿拦住他:“你走错了,这边才是女厕。”儿子小脸通红地大叫:“我是男的!”回家,我正要把这故事讲给家人,儿子冲我喊:“妈,你不要这么无聊!”
  ⑧有一天,儿子说:“妈,我比你高了。”站到镜子跟前一比,果然比我高出了个头皮。他就一只手叉腰,一条腿抖动,一脸的坏笑,斜着眼歪着嘴说:“怎么样?你以后要仰视我了吧?老女孩!”
  ⑨随着身高的优势而来的,是知识上和心理上的优势。当他跟我说到一些宇宙太空外星文明以及军事体育之类的话题,我很茫然,他就不满地嘟哝:“妈,你的知识面也太窄了吧?”儿子在看欧洲杯足球赛,我问他,穿蓝衣服的是不是德国队?穿黄衣服的是不是巴西队?儿子说:“妈妈,拜托你懂点体育好不好?”又问:“你知道欧洲杯吗?”我说:“我只知道世界杯。”他一脸的不屑。
  ⑩在饭店吃饭,说到可乐处我大笑,儿子瞪我一眼,小声说:“妈,你说话不要那么大声,文明一点。”走到街上,先生随地丢了个烟头,儿子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回头悄悄对我说:“你是一笨人,我爸是一粗人。”
  今年以来,儿子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洗脸后抹“大宝”,出门前梳头发。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出去打球、游泳叫上同伴,再不要妈妈陪了。时不时中午放学后打电话:“妈,我不回家吃饭了,同学过生日。”儿子也不再陪我逛街购物了,说:“有篇文章说了,男人和女人相跟上街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就要吵架。”我笑得肚子疼:“你也算男人吗?
  中考临近,”一模“、”二模“成绩都不理想。我说他,他说:“可是我努力了啊。”一天,下晚自习回家。进门来,满脸喜气,我以为取得了什么好成绩,等着他说。谁知,他演戏一样,夸张地把左手往上一抬,说:“论成败,”又把右手往上一抬:“人生豪迈,”又把双手往前一伸:“大不了从头再来!”我就训斥他:“没见过你这么没皮没脸的孩子!还没上战场,就准备打败仗了?”儿子回敬我:“我什么时候准备打败仗了?你什么思维?死脑筋,老曲解别人的意思,我说的是乐观的洒脱的人生态度!不理你了,写作业去了。”
  我惊觉,儿子真的是长大了,在一天天挣脱父母预想模式的羁绊,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思维和心态的个体。这让我喜悦,也让我惶恐。
1.有人说,这篇文章只是儿子成长路上一些琐事的堆砌,结构散乱无章。你认为有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和第⑦两段都是写儿子因为长得唇红齿白被误认为女孩,是否可以把其中的一段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以文中“儿子”的身份改写下面一段话,不少于80个字。
在饭店吃饭,说到可乐处我大笑,儿子瞪我一眼,小声说:“妈,你说话不要那么大声,文明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你对父母(或长辈)的观察,说说你对结尾句“这让我喜悦,也让我惶恐。”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