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山中避雨》选段,回答问题。(10分)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山中避雨》选段,回答问题。(10分)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没有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A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B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小题1:.“乐以教和”的含义同下列哪句话类似?(   )(2分)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   B音乐是心灵的良药。(西谚)
C心中若无忧苦,唇上就无歌声。(巴斯)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御寇)
小题2:作者将胡琴和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系?(4分)
小题3:.文中有A、B两处划线的语句,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任选一句分析。(2分)
小题4:.有人说“钢琴笨重如棺材”一句比喻欠妥,你认为呢?(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旨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许多的普通人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以便更好地发挥“乐以教和”的作用,“乐以教和”这一古语由此也具有了更为深广的意义。
小题1:A:以排比的形式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胡琴便于普及。                                                                            B:音乐的宣泄和沟通作用。
小题1:不会欠妥,用棺材作比喻钢琴的笨重,更能突显出胡琴的轻巧。或欠妥,有伤风雅,缺乏自然和谐的美感 。(只要说出其中一个就可以)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山中避雨》选段,回答问题。(10分)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风筝》的选段,回答问题。(16分)
①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的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③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小题1:.选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________》。鲁迅,原名________,伟大的文学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2分)
小题2:.从第①段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3:.选文第②段写到“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2分)
小题4:.“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3分)
小题5:“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一句中的“果然”两字包含什么意思?(2分)
小题6:.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并摘录下来。(2分)
小题7:.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阅读《香伯》,完成文后各题。【本题满分18分】
香伯
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老屋虽老可一点也不寂寞哪!
⑵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⑶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他们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的那一层,还调皮的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黏牙。
⑷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⑸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⑹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⑺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人,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作“香伯”。
⑻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⑼长大以后,姻缘那一条美丽的线却把我和故乡人紧紧地系在一起。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定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⑽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黏牙……
⑾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的一声复活了。
⑿“做饼的人可是香伯?” 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⒀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的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饼干桶内,每桶10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预定,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冒冒然地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领回来的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⒁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干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⒂有人见他孑然一身,劝他寻个伴。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小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小徒弟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的把鱼目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誓言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的岁月里,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⒃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的,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⒄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的专注、是这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夕阳通过了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的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却是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外国散文精品文库《人世的形态》)
小题1:.请你结合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1)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
拍案叫绝:                                                               
                                                                             
小题2:通读全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3分)
                                                                             
                                                                             
小题3:. 阅读文章第1段,说说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段描写有何作用?(2分)
                                                                             
                                                                             
                                                                             
小题4:. 第10段对香饼的描写与上文哪一段呼应,你觉得这样上下呼应的写法有哪些好处?(2分)
                                                                             
                                                                             
小题5:阅读文章的第15段,划线句子中“鱼目”“珍珠”有什么含义,这个句子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6:.文章第18段划线的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言环境简要赏析。(3分)
                                                                             
                                                                             
                                                                             
小题7:.请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写一、两句话,表达你对香伯的敬仰与赞美之情。(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安恩与奶牛》的片断,回答14~17题。(10分)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②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③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小题1:.选文第①②段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和安恩的悠闲自得有何作用?(3分)
小题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2分)
小题3:.从选段描写中,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2分)
小题4:.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4分)
文学让我理解“日常生活”
余华
明年五月,我会到法国里昂参加“世界作家圆桌会议”,正在会前的三月份,他们会推出一本文学辞书,他们让每个作家写出500个字的关键词,我写的关键词是“日常生活”。文学是包罗万象的,一个文学作品中包含着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个人的隐私和情感,集体和时代的情感等等,即使是100万个字,也无法把文学包括的东西都包括进走。那么和文学尽对应的,又有什么东西能像文学一样包罗万象?那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假如我们的每一个“每天”都延续起来,那么政治、军事、历史等都会在其中,所以我说我是一个关注日常生活的人,我只要把我认为非常具有代表的日常生活写出来,那么政治评论家就能从中看到政治,历史学家能得到历史学的东西,社会学家可以窥见中国的各种社会形态。
我挑选了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并不是说两个生活正在同样日常生活中的人,他们就是一样的,如果他们对生活的观念和认知不一样,那么即使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个人,他们对生活的体悟也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日常生活能让差别时代的作家不一样,也能让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所以,从这个日常生活延续开来,我发现我认识的一些人里,不管是从事写作,还是其他行业的,我都特别喜欢那些学问多的人。虽然这个人是搞金融投资的,但是他谈起文学、社会学也是滔滔不绝,或者说他能大谈其他和他所研究的专业毫不相***东西,我喜欢这样的人。我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奇心强,好奇心是特别重要的,有好奇心才华使其学问面变得很广泛,同时又能分析和使用一些有价值的学问和消息。
文学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美好的东西,有一些是你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你们没有看到的。文学是虚拟的,生活是现实的,实在每个别正在现实中不可能把他的情感和***全部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了限制了某些表达。像我这样虚构一个世界,可以突破这些限制,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它其实都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健康起来,尤其是生活正在如今这个时代,节奏快,贫富差距大,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成功或不成功,我们都有很多委屈,有很多不高兴,甚至有很多不满,但是正在现实生活中不克表达,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把你的情感放到某个人的情感上,为他们的命运哭,为他们的命运笑,甚至为他们的命运惋惜,为他们的命运高兴。人有时是需要发泄的,这样内心才能平静,文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也是别的专业无法替代的。文学在此给了我们很多。
(选自《南方都市报》)
小题1:.作者为什么要选用关键词“日常生活”进文学词典?(3分)
小题2:.“日常生活能让不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也能让同时代的作家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指什么?(3分)
小题3:.文学与生活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4分)
小题4:.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提出“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作者在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我的父亲爱迪生
①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②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像力、决心、谦逊和机智。有时候他也很调皮。
③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惟一的真正乐趣。”大家都传说他能每天只睡四小时,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④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话、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
⑤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我特别记得1914年12月间一个严寒冬夜。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忽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妈在哪里?”他大声喊到,“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
⑥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⑦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
——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⑧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⑨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到1931年10月18日上午3点24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
⑩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
(11)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16分)
(查理斯/文)(有删改)
小题1:. 说说①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2:. ②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小题3:. 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写爱迪生的失败上。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3分)
小题4:. 将⑦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3分)
小题5:.为什么⑨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能说“巨星陨落了”?说说你的理解。(3分)
小题6:. 删去(11)段画线处“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好吗?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